临泽模式
临泽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两岸,由于过度樵采、放牧,植被遭严重破坏,沙化严重,原来的绿洲向南退缩了近500米。后来,采取以绿洲为中心形成了自边缘到外围的“阻、固、封”相结合的防护体系,使流沙面积从54.6%减少到9.4%。适用于干旱地带沙质荒漠化危害的绿洲地区推广。
和田模式
和田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以绿洲为中心建立防护体系,兴修水利,节水灌溉并采取固定流动沙丘的办法,治沙效果明显。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适用于极端干旱区绿洲土地荒漠化防治。
以上4种模式的数据,截止于2007年左右。11年过去了,想必数据还会更好看。
正如肖亦农在长篇报告文学《寻找毛乌素——绿色乌审启示录》中所说:“你只有融入毛乌素沙漠之中,亲耳聆听了毛乌素沙漠从远古走向现代的铿锵律动,亲眼目睹了一座座沙漠悄然消失,你才会懂得什么叫心灵的震撼;当你扑下身子追索感受毛乌素沙漠这份变化,你才会知道是十万乌审(乌审旗,旧称鄂尔多斯右翼前旗,编者注)儿女用生命、汗水、智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卓越的创造力,还有渴求现代美好生活的激情,共同书写了毛乌素沙漠的绿色传奇。”
除了毛乌素沙漠,其实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很多人,都能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沙漠变绿洲的故事。
库布齐沙漠
作为中国第七大沙漠的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余万平方公里,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十年种地九年空,家家户户逃外村”这句顺口溜曾是库布齐沙漠的真实写照。
▲库布齐沙漠
近30年来,在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當卫的坚强领导下,人方综合施策推进荒漠化防治,治理总面积达到6460平方公里,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治理后的库布齐沙漠
如今达拉特旗所包含的沙漠面积从435万亩缩减到了327万亩,有将近25%的沙漠得到了治理和绿化,变成“人进沙退”的绿洲。
▲治理后的库布齐沙漠绿意盎然
阿拉善盟三大沙漠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的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曾一度“彼此吸引”,想要“握手会合”。
▲阿拉善盟绿色长城
为了斩断“沙魔”的进路,阿拉善盟近年来依托因地制宜的防沙治沙措施,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在往日风沙卷尘的土地上,书写遏制沙漠扩展的壮丽诗篇。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