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朱自清晚年到底有多悲惨 朱自清更喜欢那个妻子

时间:2020-04-03 14:34:55  

  朱自清早年的困扰,当在于有个如《红楼梦》里贾正一般的封建父亲,搭配有个不开明的母亲,而情投意合的妻子在这种“为一点小事就恶语相向的环境里”,年纪轻轻就辞世了。朱自清生性懦弱,又愚孝,这种环境、这些事对他的打击,与随之而起的伤痛,是终生难愈的。

  朱自清父亲名鸿钧,字小坡,一生大半生活在清朝,是一个儒家思想熏陶下的读书人,对长子朱自清是给予厚望,又管教极严,父拳思想很严重。他原任徐州烟草公卖局长,1917年冬这一职务也被解除,家境随之败落。

  《背影》里写1925年与父亲一道回家奔丧,其父还得典质借钱才有路费,可见朱家惨淡到什么地步。

  而那时也已28岁了,《背影》里的他,还得唯唯诺诺,也不难见证,其父的父拳威严是何等严重,何其压抑。

  他们父子关系一直都很紧张,后来甚至到了没法坐下来谈话的地步。在《朱自清日记》的,曾有朱父私自支走他的工资的记录,而朱自清带儿子探望,却被父亲拒之门外。

  ▲武钟谦

  而朱母周氏,是一旧式家庭妇女,根本无从理解他的苦闷,甚至在对待儿媳这事上,给朱自清带来无穷的悔痛。朱自清《笑的历史》有隐约提及,朱家败落,其母迁怒于其妻武钟谦爱笑,也怕她有朝一日会爬到自各头上,是以处处严防。

  1921年,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朱自清,自扬州八中辞职离扬,急切摆脱父亲的笼罩,与其父的关系雪上加霜。可是很快,妻子孩子都被赶回家,朱自清就怀疑是母亲挑唆。1928年底,武钟谦在外地生下第6个孩子后,很快含恨病逝。

  在家庭关系上,他很像《浮生六记》里的沈复,父亲封建压制,婆媳关系困扰无解,最后还得被“逐出门外”。唯一懂他的妻子,早早就郁郁而终,留下一堆孩子撒手人寰。

  再后来,朱自清在文坛、在学术界站稳头角,可随之可而来的问题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焦心”。

  30岁以后直到去世,朱自清精神焦炙主要集中在四件事:1,家累太重,收入入不敷出;2,续弦陈竹隐不是很理解上,生活上不大合拍;3,战乱纷仍,偌大神州根本无法让他一张书桌,风雨无袭地得以安放,他在学术事业上极度焦虑。4,国事上困扰纷来,外敌入侵,狼烟四起,他又不是“精致利已主义者”,根本没心情坐而论道,日记中为之失眠是常态。

  本来,当时的教授,薪水并不低,但对于1937年后的朱家而言,根本不够用。他两次婚姻,生了9个孩子,全家人分置成都、扬州、昆明三处,还有一堆人需要帮衬,这点纯死工资,还要遭遇欠薪、通货膨胀等摧残,如何能够?

  据现有材料,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时,每月薪金表面上有360元,实际只值战前的10元,最后到了连一盒烟卷都买不起的惨境。在日记中,他一趟趟地跑拍卖行,卖掉淋浴器、行军床、台灯,以至被单、窗布等等,贫困到已如冯友兰所说,“猪狗不如”的地步。

  所以,在西南联大时,都说在教授群中,朱自清的衣服是穿的最破的,是云南马夫们穿的毡披风,让街上行人纷纷侧目;到了后来,陈竹隐还不得去卖血补贴家用。

  我看《朱自清日记》,最感慨的,是他总是幻想着吃。对于一个“吃货”来讲,画饼充饥的日子大概也是很难熬的吧。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