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各种酷刑肆虐的时代。在朝廷正式颁发的刑律之外,上至皇帝,下至吏役,使用非法酷刑简直不择手段。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占领南京后,在惩治忠于朱允炆的朝臣时用到的五花八门的刑罚,其中就有割鼻。
说到劓刑,说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据史料载:古有华夏上国,流行劓刑,受罚者甚多,羞见世人,只好逃匿蛮邦之地流落谋生。久而久之,凡遭受劓刑者,都知道蛮邦有一个地方为劓刑者的汇聚生存之地,遂纷纷奔往,从而逐渐在蛮邦形成了一个"无鼻子人群体"。生疏之地,无人相识,且后来者也都是无鼻之人,大家相互看看,彼此彼此,继而就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了,倒也相安无事。
感到奇怪的是蛮邦人。因为蛮邦无劓刑,人民不知道劓刑者们为何无鼻的原因,自然要好奇打听一下。劓刑者们不便水旜自己是犯罪受罚的原因,遂撒谎哄骗蛮邦人:我们之所以没有鼻子,乃是源于我华夏上邦美容之故。我堂堂文明古国,向来视无鼻为俊美,凡爱美者,无不割掉鼻子,以博取他人、美人赞赏青睐!
蛮邦人久闻华夏上邦之文明,甚为羡慕向往,再仔细看看观看无鼻者们的形象,回家后相互对视,越看越觉得自己脸上的鼻子是多余之物,十分难看。
此时,蛮邦朝野舆论纷纷,纷纷上书要求国王改革蛮邦时弊,吸收华夏上国外来文明,振兴蛮邦。面对朝野上下巨大压力,国王宣旨进行改革:凡蛮邦子民,不管男女老少,即日起一律学习执行华夏上国审美标准,割掉鼻子以振兴蛮邦美容事业,违令者斩;而为了使蛮邦万民能够鉴别美丑,国王和王后、皇亲国戚一律不准割掉鼻子,保持其丑陋容貌,永生永世作为蛮邦万民美丑之鉴!
为了显示圣旨的威严,国王在旨意的最后又加上了一段话:圣旨就是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谁敢违犯,杀无赦!王旨一下,疾风般席卷蛮邦。数日后,蛮邦子民皆变成无鼻美男女,只有国王、王后和皇亲国戚们,丑陋的活着。蛮邦万民每当议论起国王之大义来,无不感动涕零。
劓刑
拶指
旧时一种酷刑,用绳子穿五根小木棍,套着手指,用力收紧。
拶指
凿颠
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意思:颠是人的头顶,凿是用铁器打孔,即为一种用铁器凿人头顶的死刑。凿颠最早为商鞅所创。试想,用铁器凿人的头顶,只消一下,就可以结束人的性命。商鞅滥用酷刑,最后落得个车裂而死的下场,但他发明的各种酷刑却流传到后世。
凿颠
鸩毒
用毒药致死人命是谋害人或惩罚人的重要手段,而常用的毒杀手段是鸩毒。鸩毒是满清十大酷刑之一,常用于赐死情况。这种刑法常用与达人贵人或身份尊贵之人,也是满清十大酷刑中比较人道的一种。传说服鸩毒而死,七孔流血。死状恐怖。
鸩是一种毒鸟,相传以鸩毛或鸩粪置酒内有剧毒。泛指饮毒酒所致中毒者。传说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羽毛紫黑色,长长的脖子,赤色的喙。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雄鸟名叫运日,雌鸟名叫阴谐,江南人还把它叫做同力鸟。
西汉高祖的皇后吕稚便用此毒谋害了赵王如意。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