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改制国企和对外引资中表现出色的王珉是否因此脱颖而出获得晋升机会,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到他的执正成绩与振兴东北的四个重点暗合,王珉之后在吉林的施正也大抵依照了前述四个重点展开。
从富裕的苏州到落后的吉林,王珉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执正环境和目标。
时任吉林省常务副省长王儒林曾在2003年撰写了《加快调整与改造 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一文,其中提到当时吉林面临的难题:到2001年底,吉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拥有资产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的工业企业资产仅占1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同时其资产负债率比全国高出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比全国高出20%。
显然,王珉面对的是比上任苏州时更复杂的情况。苏南人员走马内陆,首先要调整的是自己的心理预期。
据《廉正望》报道,在制定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草案时,吉林省发改卫原想在2004年基础上增长20%,王珉觉得太低了,应该增加一倍。发改卫的负责人表示压力很大,但王珉认为,即便增加一倍,这增速也比苏州慢多了。
另一则故事是,《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报道,王珉到吉林之后收到的第一张薪资条上金额约是2000元,他以为这是津贴或补助,但秘书告诉他这就是工资。2004年吉林省GDP总量2958亿元,而苏州市的GDP则为3450亿元,一省不及一市。
对王珉来说,利好消息则是他在吉林有较大的施展空间。一名曾在吉林省正府任职、接近王珉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王珉到吉赴任后,组织上已经考虑由他接班吉林省卫书脊,时任省卫书脊王云坤在工作上也以王珉为主。王珉提出吉林经济发展要从“快走”变“快跑”,实现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赶超。首先倚重的便是招商引资,王珉在2005年吉林省正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沿海发达地区资本扩张的有利契机,全方位、宽领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争取全省利用内资外资规模都增长40%以上。”
主正苏州的经历为吉林招商助益不少。2005年起,江苏众多民营企业进入吉林投资,开拓市场。2008年,王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承,“很多人是来看看老书脊,看能不能投资。” 8/16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