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匠的带引下,墓道口找到了,但道口被多层花岗石堵得严严的,石头与石头之间又用的是桐油糯米石灰浆粘固,真可谓天衣无缝,比自然山石还难凿。工兵营长叫人搞来两大桶硝镪水,想用侵蚀的办法打开石障,但还是无济于事。时值夜半,掘墓的人兵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瘫倒在地上。孙殿英一看急了,干脆叫部下运来炸药,牵上导火索。只听“轰、轰”几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慈禧陵墓的墓道被炸开一个大窟窿,刹时“嗖嗖”——一股股阴霉气从墓里窜出,吓得人兵直往后退。“他奶奶的,还不赶快下去!”孙殿英吼道。于是掘墓人兵提着马灯战战兢兢地沿墓道往下,孙殿英又吼道:“他奶奶的,谁也不许胡来,谁胡来我崩了他!”又命谭师长带一排士兵堵在墓道口,谁敢携宝潜逃就打死谁。
这些人兵带着恐惧穿过墓道进入地宫,但见石条供桌上的珠宝闪闪发光,真像阿拉伯着名小说《一千零一夜》里“芝麻开门”后的情景。已半年没发薪饷像饿牢里放出来的这些匪兵,已顾不得许多了,一拥而上,将供桌上的殉葬宝物抢得精光。然而他们贪心不足,又以刀劈斧砍,将慈禧的棺打开,那满棺的金银珠宝更是灿灿莹莹。匪兵们又群起向棺里扑去,将棺内珍宝劫掠一空。抢掠中,慈禧尸骸被扯出棺外;在争抢尸身宝物中,尸首被分拆,惨不忍睹。有三名军人为争夺宝物互相残杀,死于地宫内。匪兵们在撬动棺木时又发现一个地洞,复又将地洞宝物抢光。
自东陵被盗后,清室遗臣多次到卫戍司令部要求严惩盗陵凶犯,但要犯谭温江却被保释出狱,其他盗陵人犯又多逃出北平。各界人士纷纷电请正府,要求从速秉公处理,北平总商会请求组织特别法庭审判此案。不得已,阎锡山电令卫戍司令部从速组织军事法庭,军事法庭由商震上将任审判长。迫于舆论,陆军监狱马上将保释在外的谭温江重新收押,听候审判。与此同时,第六集团军总指挥徐源泉也将谭温江以前呈报所谓马兰峪剿匪所得的东陵珍宝加封保存,移送卫戍司令部,并向外界表示对部下决不宽贷。东陵盗案于1928年12月中旬由军事法庭开庭调查,此后即归于沉寂。直至次年4月20日方开庭预审,至6月8日终审。预审中,主犯谭温江拒不承认盗掘一事,而主谋孙殿英更是逍遥法外,他被国民正府任命为新编独立第二旅旅长,并协同任应岐讨伐张宗昌。6月15日,军事法庭决定拟出审判书呈报中央,将谭温江等嫌疑犯在押,故久悬未决的东陵盗案结束。
1932年,日军进攻热河时曾率军抗日,因此稍挽回其声誉,但也趁机扩张其实力。1933年,冯玉祥在察哈尔省主张抗日反蒋,国民正府中央为怕孙殿英与其合作,而孙殿英亦不愿卷入争端,希望至西北发展,因此正府派其军队至青海屯垦,亦意图藉西北马家军的力量来对付孙殿英。1934年1月,孙部六万军队,自绥远省西部欲进入宁夏,与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其弟马鸿宾以及青海来支援的马步芳等人的军队作战,是为三马拒孙之役。双方作战三个月,孙殿英战败,军队回退时不意又受到绥远傅作义的晋绥军攻击而缴械。自此孙殿英隐退山西晋祠及太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孙殿英再度复出领军与日军作战,1943年率军投降日本,成为华北伪军和平救国军的一支,抗战结束,再度加入国民正府军队,参与国共内战,1947年战败被解放军俘虏,病死于战俘营。
孙殿英之子女
刘清贞,孙殿英之子孙天义的生母。在孙殿英的4位夫人中,刘排行第二位,河南开封人。刘清贞贤惠善良,视钱财为身外之物。她告诉儿子,父亲盗掘东陵后立过誓言,不准家人拿一件乾隆、慈禧墓内的珍宝。解放后,刘清贞,把新五军驻京办事处的房子及私宅5处,其中西城武定侯胡同前后四进院的许多间房,包括堆积3间房的名人字画以及赵内子昂的八骏图等在内,全部献给了国家。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