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李自成宝藏之谜的野拂轻轻地拍了拍手,笑道,“出家人不动腥荤,诸位请自己动手吧!”而那些莽汉一个个早已吓的目瞪口呆,一个个磕头如捣蒜的大呼饶命。原来他们竟是朝廷得到风声,派来加害野拂的密探。朝廷欲斩草除其根,不料派来的人竟被野拂的神功吓住,真是“偷鸡不着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是形势还是急转直下,农民义军最终土崩瓦解,清廷建立,野拂忧郁成疫,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1年)去世,葬于慈利县高峰茅庵。而那几大船金银珠宝,自野拂和尚死后,再无下落,据说野拂临死前,将带来的财宝全部分散秘藏于天门山中几个秘密去处,并用毒酒将藏宝民工全部毒死,只是这种说法无从考证。
观音山的出土文物未必就是野拂埋藏的全部财宝,因为,距其不远的莽山地区,也流传着闯王宝藏的传说,吸引着百年来探宝者的目光。
李自成宝藏之谜的前奏
湖南南部边陲莽山脚下的天塘村,是一个保持着两百年前历史风貌的古老村落,在这座神秘的村庄里,几百年来,一直口口相传着一句充满玄机的秘诀:“石岩冲,三座桥,慢行百步走,三窑金”。据说,只要能破解这句秘诀当中所藏玄机,就能得到一笔巨额的财富。而这笔财富,则正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兵败后,带到莽山的“九驴十八担”金银珠宝。
从古至今,这句神秘的口诀引诱着无数人前寻找李自成宝藏之谜。70年代末期,正是莽山寻宝行动的最高峰,为了得到这笔诱人的宝藏,天塘村里的5个男丁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秘密结下了盟约,他们面对祖先灵位发下重誓,无论谁先发现了宝藏,都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将很多地方都挖过了,但没有什么发现。没过多久,恐怖降临了,寻宝的村民居然一病不起,不久便有人离开了人世。传言,他们是遭到了守护宝藏的亡灵的死亡诅咒。村民死后,恐怖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有人在晚上看到了令人不寒而栗的一幕。
村里好多人都看见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影,晚上山上有一团火飘来飘去,像鬼火一样,村里的小孩子都不敢出来。披着长发的诡异身影,令人毛骨悚然的无名鬼火,这一切似乎在预示着将有什么事情发生,参与了这次寻宝的村民们惶恐不安,但细心的村民却发现,村庄后面的大山里,有几个土堆被挖动了,旁边还散落着一些陶器和瓷器的碎片。
原来,村里出现的鬼影是盗墓贼在装神弄鬼,掩人耳目,但奇怪的是,很多有价值的文物都被盗墓贼随便丢弃掉了,这些迹象很不符合常理,那么这伙盗墓贼究竟是在寻找什么东西呢,难道是在寻找李自成宝藏之谜?这件事情很快引起了天塘村一位叫谭相吉老人的注意,他仔细查看了被盗墓贼丢弃的文物后,做出了大胆的推测,这伙盗墓贼一定是在寻找传说中李自成留下的“九驴十八担”财宝。莽山周边地区的许多地名,如奉天坪、永昌村、米脂坳、马鞍山等,都似乎与李自成的封号以及他老家地名息息相关,另外,《宜章县志》中还有与李自成相关的支言片语,“顺治六年正月,闯贼余當一支虎,败遁过郴,杀戮甚惨”。
既然李自成的部队确实到过莽山,那么有关寻找李自成宝藏之谜的又是否成立呢?如果成立的话,那批传说中的巨额财宝又到底埋在哪个地方呢?随着李自成进驻莽山线路的清晰,在莽山林区内,村民找到了一个名叫“皇藏岩”的山洞,这也成为了破解李自成宝藏的契机。
村民发现的这个岩洞,洞口非常隐蔽,洞内怪石嶙峋,青烟缭绕,寒气逼人,在洞口的一个平台处,留有一层防潮的三合土沙层。很显然,这里应该有人活动过,根据这个充满皇家风范的洞名,传说中李自成所带的宝藏,应该就藏在这个岩洞之中,但经过仔细发掘后,结果却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除了一些铜钱外,没有别的宝藏。
难道说有关李自成所携带的“九驴十八担”金银珠宝的传说只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结果,又或者说这批数目巨大的宝藏仍旧还藏在一个鲜为人知的陷蔽之地,就在寻宝隐入绝境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在与莽山相距近80里外的白沙圩乡,村民们找到了一块刻有李闯王之墓的石碑。石碑高约2.5尺,宽一尺,厚约0.5尺,碑文为阴刻。这就更加证明了李自成的归宿是在莽山。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