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长烟落日孤城闭 将军白发征夫泪

时间:2017-06-10 11:40:55  

  图片出自网络

  范仲淹出生在秀丽的苏杭,成长求学在山东、河南。但他却对大西北情有独钟,存世的5首词中,两首都和其相关。先看这首艺术成就最高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39年,西夏大举进攻北宋。范仲淹本乃一介书生,却被迫临危受命,前往延安。看到残桓断壁、满目疮痍,战士生活艰辛的场面,他提笔描绘出了一副苍凉雄壮的塞外秋景:

  这里的秋天和美丽的江南完全不同,连南飞的大雁都没有丝毫的留恋。空旷的荒野中,传来军营的号角声。抬头望去,层层叠嶂的山峰里,暮蔼沉沉,夕阳下,那孤零零的城池紧闭着大门。

  饮上一杯浊酒,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亲人。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怎能有回家的打算呢?正在此时,悠怨的羌笛声响起,霜雪满地,顿生寒意。战士们不能安心地睡觉,将军为操持军务,发须变白,禁不往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这首词格调慷慨雄浑,开启了宋词豪放的先河,也因描写边塞战士的凄苦生活,而被欧阳修戏称为"穷塞主。"

  在延安四年的戍边生涯里,范仲淹加强放御,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提出打持久战的方针,军队赏罚分明,训练有素,敌人闻风丧胆。边境曾流传着一句歌谣:"边境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

  1043年,西夏主动议和,向宋称臣。范仲淹回朝,被封参正,相当于副宰相。随后他大刀阔斧,进行庆历改革。两年后,新正受到阻挠,他离开京城,被贬往河南,兼任陕西安抚使。又一次途径大西北,沒有了烽火狼烟与号角羌笛,有的只是浓浓的思乡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一一《苏慕遮》

  蓝天碧云,黄叶纷纷坠地,寒烟笼罩着清波,夕阳斜照,秋水共长天一色。芳草无情,延伸到了斜阳照射的天边之外。

  如此凄凉的秋景,令人黯然伤神。不由得想起家乡,想起妻儿,回忆起旅途中的点点滴滴,以至于夜里无法入眠。只好趁着月光,登上高楼,独自倚在栏杆旁,借酒消愁,然而愁更愁,化作一腔相思泪。

  和《渔家傲》相比,这首《苏慕遮》清丽婉转,深情真挚,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即使心怀天下、志在四方的堂堂男子,也有脆弱柔情的一面。

  自此后,他再未回过京城,辗转在邓州、杭州、青州等地。连续的贬人,也让妻子李氏担惊受怕。在被贬往饶州的途中,由于路途艰辛,妻子去世。范仲淹悲伤不已,写下《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寂静的夜里,叶子一片一片地往下落,那声音让人倍感心寒。卷起珠帘,玉楼空空荡荡,天高云淡,银河仿佛垂地,每年的今夜都是这样的月光,然而思念的人却已在千里之外。

  愁肠断并不是因为醉了,酒还未入口,泪水已流下。靠着枕头看着忽明忽暗的残灯,才尝到一个人孤枕难眠的滋味。这些事,锁在眉间和心头,没有办法回避。最后的两句,难免让人想起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代才女在写它的时候,灵感是否来自这首《御街行》呢?

  表达离愁别緒中的肝肠寸断,范仲淹却少了一般词人常见的柔靡纤弱。虽然有"寒、愁、孤、泪"这样的字眼,但因为"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而显得清遒奔放,完全有别于花间词人的忸怩作态。

  范仲淹的词虽数量极少,留世仅有五首,但首首都堪称精品,且风格多样,既有豪迈沉雄的边塞词,又有千回百转的柔情之作,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为宋初词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03.

  1046年,范仲淹受朋友滕子京的邀请,为重建岳阳楼而题词。面对滚滚而去的长江和雄伟壮丽的岳阳楼,他劝朋友不论是阴雨霏霏,还是春色景明,都"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管是身在庙堂还是远在江湖,都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这既是对友人的劝慰,更是范仲淹一生人格的写照。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