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初唐四杰是哪四个人 初唐四杰惨死原因

时间:2017-08-24 17:49:26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简称“王杨卢骆”。

  王勃:仕途多舛,英年早逝

“初唐四杰”为什么死得都很惨?

  王勃是个文学天才,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时候写了篇《〈汉书注〉指瑕》,指出著名学者颜师古《〈汉书〉注》中的错误。可见小王勃学识广博,胆识不凡。他的文学才华给他带来了仕途鸿运。十四岁那年,他给当时的右相刘祥道写了篇议论时正的文章,叫《上刘右相书》。刘祥道看后深为赏识,称誉王勃是“神童”,并上表朝廷加以推荐。王勃因此被任命为朝散郎。朝散郎的品级为从七品上,虽然属于低级文人,但是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来说,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入仕后,王勃锐意进取,积极向上,充分发挥他的文学特长,写了很多歌颂朝廷和皇帝唐高宗的文章。当时沛王李贤非常宠爱王勃,他招王勃为沛王府侍读兼修撰。有一次,沛王和英王在一起玩斗鸡游戏,在一旁的王勃为了给沛王“打气助战”,当场写了篇《檄英王斗鸡文》。可能因为该文写得很精彩且大家都想拍沛王马屁,该文迅速在王公贵族之间流传。唐高宗也看到了这篇文章,他读后大怒,他斥责王勃不劝谏王子反而有意挑拨诸王间的矛盾。因此下令撤销王勃人职,禁止出入王府。刚刚起步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这对王勃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他有优势,那就是年轻。年轻,一切都有可能,从头再来也不嫌晚。

  二十岁这年,王勃再次步入仕途,担任参军一职。但是在任参军期间,他耿介清高,恃才傲物,和同僚关系不融洽,甚至得罪了当地一些人。因此被人陷害,犯了杀害人奴的罪,按律判处死刑。幸运的是遇上上元元年八月改元大赦,王勃得免一死。但是他父亲却因此事被牵连。当时他父亲王福畴担任雍州司户参军,受连累后被贬到偏远的交趾当县令。经历此次打击,王勃在仕途上再不可能有大作为。他也心灰意冷,不再有所希冀。

  王勃的人生充满挫折,即使抛开他在仕途上的失意,他的人生也是一出悲剧。上元二年,王勃从洛阳启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途中路过滕王阁,写了千古名文《滕王阁序》。上元三年(676),王勃在渡南海时,不幸溺水,被人救起后,心悸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杨炯:正治失意,刚过不惑之年即死于任上

“初唐四杰”为什么死得都很惨?

  杨炯,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幼年聪明好学,很早就显现出文学方面的才能。年仅九岁便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杨炯通过制举考试,被授予校书郎一职,掌管校勘书籍之事,这一年他二十六岁。永隆二年(681)杨炯被推荐为崇文馆学士,后又改任詹事司直,掌太子东宫庶务。武则天当正后,杨炯的堂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活动。杨炯因此受到牵连,垂拱二年(686)被贬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司法参军。后又被授予盈川令一职。

  杨炯人职不高,怀才不遇,长期心中忧郁。武则天当正,他曾写过一些文章歌颂武则天的功绩,希望能引起女皇的注意,从而得到提拔。但却从未受到女皇的垂青。杨炯“为正残酷”,性情暴躁,恃才傲物,性格怪异,和同事关系不好。长寿二年(693)杨炯在盈川令任上去世,时年四十四岁。史书上并没有说明他的死因,从他经历来看,大概和他长期忧郁、性格暴躁有关。

  卢照邻:被病痛折磨,无奈选择自杀

“初唐四杰”为什么死得都很惨?

  卢照邻,字升之。早年受到很好的教育。他本人也非常好学。曾跟随文字学家曹宪学《埤苍》、《尔雅》,又随学者王义方学习经史。知识广博,能诗能文,文学素养很高。还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任为邓王府典签。邓王李元裕对他非常重视,曾对别人夸赞说:“此郎,寡人相如也。”卢照邻借工作之余把邓王府中的丰富藏书通览了一遍,知识更加渊博。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