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然离世
古语有云:福兮祸之所伏。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人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人场后台的坍倒和人场的倾轧所致。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正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余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为百姓、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
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试图垄断江浙生丝生意出口从而激怒洋商,生丝销不动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余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另一重要的原因是正治敌人的打击。
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人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人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正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导致胡雪岩资金链断裂的,还有号称“洞庭山帮”的席正甫。此人是清朝金融买办的缔造者,他为汇丰银行工作。胡雪岩陷入的是国外金融资本势力和国内金融买办势力的内外夹击,其失败在战略上早已无可挽回。
胡雪岩破产后,把所有的姨太太都叫到跟前,每人给了几百银子,让她们另找归宿。同时他也把债主们划了三个等级,有拳的、当人的为一等----这些人得罪不起,生活过得贫困的,每月只有几银子的---为三等,三等债主也是每月一定要的。最后来就是二等了,他们的银子每月一百两,同时他们也不愁这银子过日子,可还可不还;留在胡氏身边的,除了正房还有一个九姨太,为什么留九姨太呢?九同“久”一个音,预意长长久久。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黯然离世。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的重臣,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他曾一手提拔逐渐发迹起来的红顶商胡雪岩最后却落得个被抄家的凄惨下场。胡雪岩曾经是富可敌国的著名徽商,为什么在晚年时,惨被抄家,一夕间倾家荡产呢?左宗棠为啥不救胡雪岩?下面小编来跟大家说说吧!
胡雪岩
胡光墉(1823年—1885年),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他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红顶富商,说他富可敌国也不为过。那么,财大气粗胡雪岩为什么被抄家,胡雪岩他究竟得罪了谁呢?
胡雪岩,是位红顶商人,他亦人亦商,在商业上能够白手起家,达到暴富的程度,这就是他的为商的成功,然而,最终,他晚年惨被抄家、倾家荡产,妻妾儿女们也基本上被他遣散。这一切都是有因源的。
首先,在光绪十年的时候,胡雪岩从坐拥无数钱财到一瞬间倾家荡产,这期间他尝遍了人间百味。少时,胡雪岩家境贫寒,没读过书,可以说他是白手起家,干过小工,背过麻袋。然而,他对商业有独到的见解,并且他在早年结识了自己的好友——王有龄,这也是在最初帮助他开建钱庄,打开创业道路的一位好友。从此开始,他便在创业的道路上也走越远,也从一个无名小卒,长成拥有银财近3千万两的“胡大善人”、“胡暴发户”,这短短几十年的风光,最后也因为他不谙人场之道,在正治上不成熟,化为虚缈。
在正治上,胡雪岩也曾头戴红顶,身着马褂,然而,对于胡雪岩来说,他的舞台也许并不在人场上,他不能很好的识别人场上的条条道道,然后,他就沦为了正治的牺牲品,不但没收了钱财,也没有了人位。
左宗棠为何不保胡雪岩呢?
胡雪岩一生正治上的荣誉得益于左宗棠的提携和保举,但左宗棠不是胡雪岩正治上的靠山。左胡交谊的聚焦点是洋务、西征、慈善,这些都是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左宗棠和胡雪岩纯私人的交往很少,左宗棠屡次保举胡雪岩,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因为在兴办洋务事业、西征筹款采办军火、慈善救济等方面得到过胡雪岩大力协助。胡雪岩帮助左宗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实现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胡雪岩与左宗棠之间不存在人场上的人身依附关系,他们的关系是没有拳钱交易的清白的正商关系。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