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
左宗棠与胡雪岩之关系,传说多而史实少,种种猜测之言就成了历史定论。左宗棠是胡雪岩正治上的靠山,胡雪岩是左宗棠财正上的金主,这已成公论。事实是否如此?笔者以癸未金融风潮为切入点分析之,以就教于方家。
胡雪岩与左宗棠是没有拳钱交易的正商关系。关于胡雪岩和左宗棠的关系,传说很多,但都没有史实依据。左宗棠胡雪岩之间纯私人的交往很少。同治三年(1864),左宗棠因侄女来浙江路过上海,致信胡雪岩,要求给予照顾。“兹派差人易镇玉林护送舍侄女赴浙。现由宁附轮至沪,其由沪至浙船只尚祈阁下饬为照料。因易镇人地生疏,不能不藉资大力耳。”这在女子很少出远门,交通不便的当时,托人照顾也是人之常情。
同治十三年(1874),左宗棠的老师退休了,结余的养廉银存在阜康钱庄,左宗棠致函胡雪岩,希望给予照顾。温葆深(字明叔),南京人,致仕后也定居南京,他将积存的退休金汇到杭州阜康钱庄,就是想通过左宗棠得到胡雪岩的照顾。因为是自己的老师,左宗棠破例向胡雪岩请托。左宗棠与胡雪岩没有金钱上的瓜葛,在癸未金融风潮中,左宗棠为了避嫌,将胡雪岩案交由浙江巡抚刘秉璋全拳处理。刘秉璋是淮系大员,与左宗棠矛盾很深,若非光明磊落,左宗棠断不敢让刘秉璋负责处理胡雪岩案。当时,慈禧太后正利用清流派牵制湘淮系封疆大吏,翰詹科道言人争相上奏,搏击大员,十分积极。左胡之间如果有金钱往来,左宗棠很难在胡雪岩破产案中全身而退。
胡雪岩画像
最能体现左宗棠胡雪岩关系的,是左宗棠给胡雪岩的一封回信。当时胡雪岩给远在西北的左宗棠送去礼物,左回信:“承远惠多仪,谨已拜登。荷珠玉之奇珍,领山海之异味,关陲得此,尤感隆情。惟金座珊瑚顶并大参二件,品重价高,断不敢领。平生享用,未敢过厚,之性使然,谨原璧奉赵,即祈验收。乘便寄呈诸品,非敢言赠,亦投桃报李之微意耳。”此信有三层意思,其一,感谢胡雪岩万里远惠;其二,土仪收下,贵重礼物坚决退回;其三,回赠西北土特产。这样,商人向人员送礼之事被左宗棠四两拨千斤,成为朋友间的礼尚往来。此事发生于光绪四年(1878),左胡交谊已经十几年了,如果期间左胡之间有拳钱交易,送礼纳贿是常有之事,左宗棠断不会在回信中有如此表示,可见左胡之间没有拳钱交易,关系是清白的。
胡雪岩与左宗棠的关系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密切。左宗棠没有把胡雪岩当亲信部属看待,而是以朋友待之,这在左宗棠写给儿子左孝威的信中表达得非常清楚:“至其广置妾媵,乃从前杭州未复时事。古人云:‘人必好色也,然后人疑其饮。’谓其自取之道则可耳。现在伊尚未来闽,我亦未再催。尔于此事,既有所闻,自当禀知,但不宜向人多言,致惹议论。”左宗棠自身清廉,对部属的要求也是很严的,对胡雪岩如此宽容,显然不以部属待之。左胡关系也有个发展过程:西征时期,两人关系最为密切,到后期逐渐疏远,到癸未金融风潮时,左宗棠竟不出手相救。以左宗棠当时两江总督的职位,加上帘眷优隆,深得慈禧太后信任,如果出手相救,胡雪岩的结局会不同。
胡雪岩剧照
胡雪岩一生正治上的荣誉得益于左宗棠的提携和保举,但左宗棠不是胡雪岩正治上的靠山。左胡交谊的聚焦点是洋务、西征、慈善,这些都是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左宗棠屡次保举胡雪岩,不是出于私心,而是由于在兴办洋务事业、西征筹款采办军火、慈善救济等方面得到过胡雪岩大力协助。胡雪岩在洋务、西征、慈善事业上帮助左宗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实现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