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司马相如最后纳妾了吗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

时间:2018-01-10 11:47:46  

  《凤求凰》的曲名就这样而生。曲中道: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

  有艳淑女在此房,何缘交接为鸳鸯?

  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孽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那么这是对抗封建礼教的才子佳人的私奔故事。然而,文君对私奔后的生活状态是不满的——

  这说明她的天性虽然冲动,但并不豪迈,很多东西她放不下。生活严酷,柔弱的双手难以创造富有的生活。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文君不甘心就这样被父亲弃于贫困,于是她置之死地而后生。她对相如说:“我们不如一起回临邛吧,就算问叔伯兄弟借钱度日也可为生,何必如此自苦!”

  小夫妻二人当年是连夜奔去成都,如今又明白无误地回来了。他们卖掉马车,盘下一间酒舍,文君穿着粗布衣裳当垆卖酒,相如则和下人一起干着粗活。卓王孙深以为耻,拒不出门。叔伯兄弟们就去劝他,你又不缺钱,反正文君已经失身给相如了,相如虽穷,才华却足可信赖,何况他好歹也是县令的座上宾。卓王孙无可奈何,索性将以前的嫁妆还给文君,又分给她僮百人、钱百万。于是文君和相如回到成都,买田置业,俨然富人。

  这一役真是计出惊人,大获全胜,成为中国戏曲中最有张力的片段之一,演化为诗歌中乃至有关四川的常用事典。唐人李商隐有诗《杜工部蜀中离席》曰:“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宋人陆游有诗《寺楼月夜醉中戏作》曰:“此酒定从何处得,判知不是文君垆。”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那就注定是一个充满喜感的世情故事。封建大财主终于敌不过女儿的智慧。然而,穷小子终于逆袭——

  一日,汉武帝读到了相如的《子虚赋》,叹服之余恨不同时。武帝的狗监杨得意是蜀人,说这人正是我的同乡。武帝大惊,于是召见相如。武帝赞他《子虚赋》写得好,相如说,那不过是诸侯之文,如果天子游猎,自是一番与众不同,请准许我为天子游猎赋。天子欣然允奏,赐给相如纸笔。于是《上林赋》问世。《上林赋》全文载于《史记》,可见其地位。相如就此平步青云,封了郎人。

  相如毕竟是有真才实学的。数年后,他做了青史留名的功业。这年相如人升中郎将,前往四川招抚边境上的少数民族,不辱使命,天子大悦。当他到达蜀地时,太守亲迎郊外,县令亲自为马前前驱,卓王孙等富豪纷纷献酒于送客观。相如终于荣归故里,卓王孙不禁喟然而叹。

  如果故事到“荣归故里”、见《白头吟》“相如乃止”结束,依然美满。然而,相如病了,他的病逝被指与文君“放诞风流”有关——

  《西京杂记》中与文君之美紧密联系的是相如之病。《西京杂记》卷二在说完当垆之事后写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长卿素有消渇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这篇短短的文字,十足写出了自古以来“红颜祸水”之旨:相如本有消渴旧疾,因贪恋文君美色纵欲而致疾发。所谓消渴病,就是糖尿病。

  诗人们对这段公案倒是充满了无限的爱情想象。杜甫《琴台》有云:“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杜诗详注》中仇兆鳌评曰:“病后犹爱,言钟情之至”,都是在赞美着他们“病后犹爱”的爱情。

  据《司马相如卓文君行年考》,“相如之卒,已在五十以外,文君行年四十二矣。”这年,曾经十七岁而寡、放诞风流的文君四十二岁了。

  他们的故事,到这里对于当事人来说终于结束。然而,于后人来说,却是一演再演。

  那番恨嫁的心力与勇气,每每在痴男怨女的道白中成为经典。元末明初的南戏《司马相如题桥记》,明代朱拳杂剧《卓文君私奔相如》、叶宪祖杂剧《琴心雅调》、孙柚传奇《琴心记》,清代袁于令《肃霜裘》传奇、桂馥《卓女当垆》杂剧,都是一再咏叹他们故事的曲目。如今,四川邛崃文君井上有一对长联,正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一生的写照:

  君不见富豪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涯知己本难逢;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