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白起历史上是怎么死的 白起为什么不敢打邯郸

时间:2018-06-27 18:14:02  

  可是奇了怪了,秦昭王两次下旨亲使白起,又两次叫相国范雎登门劝说。第一次“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第二次“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白起就生生地抗旨,死活不去打邯郸。

  说白起病了去不了不能服人。病再重,担架抬着,车子拉着,表示一个态度总可以吧。而且后来秦昭王发怒把白起降为士伍赶出咸阳,白起是能走的。秦昭王赐死,白起也是能拔剑自刎的,可见还没到病得爬不起来,连表示个态度都不能的地步。

  遵旨去邯郸最多打败仗,不会有性命之忧。秦国的将军,从来没有因为打败仗被秦王责罚处死的。比如秦穆公一朝,将军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奉命率军攻打郑国,路上却自作主张偷袭晋国的滑邑,结果被打得大败。三将被俘,还是秦穆公的公主向晋公求情,三人才捡得性命。秦穆公并没有杀他们,反而叫他们吸取教训,刻苦工作,将来报仇雪恨。秦昭王一朝,胡阳攻阏与,被赵奢打得大败,也没被砍脑袋。王龁邯郸大败,也没被杀。后来秦始皇继位,王龁还是三位辅正将军之一。

  反之,不去打邯郸是抗旨,而且不是一般的抗旨,是临敌畏缩,秦昭王杀你合理合法,天公地道。都像你这样,谁还去为国家打仗?谁还去为妇孺百姓流血牺牲?

  我们不禁要问了,白起为什么甘愿冒着杀头的危险,却死活不去打邯郸呢?

  答案并不复杂,那是因为白起已经犯下了比抗旨更严重的罪行,欺君。

  长平之战,白起只是将赵军击溃,却谎报战功说将赵军40余万一举坑杀,导致秦昭王误判形势,决策失误,发动邯郸战役,要一举灭赵。相关证据请见《凭什么说白起长平之战谎报战功?》《长平之战白起谎报战功谁得利?》白起已经算计清楚了,邯郸打不下来。抗旨不去有可能杀头,如果去了,一定杀头,而且还会失去更多的东西。那就是秦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

  只要不去打邯郸,不给秦昭王抓住把柄翻脸,长平大捷的庆功酒都喝了,秦昭王一定不肯舍了老脸把事情挑明。70多岁的老国王活不了几天了,耗一耗拖一拖,说不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去了,打不下邯郸,正好叫国内汹汹的“长平之战谎报战功”议论成真,秦昭王被逼无奈正好找到借口痛下杀手惩办元凶,自己不仅身死灭门,还折了一世英名,更因为谎报战功丢人现眼遗臭万年。所以白起咬紧牙关,死活不去。

  白起如愿以偿了。邯郸战役一打两年多,任凭秦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秦昭王几度增兵易帅,也没能打下邯郸。结果是魏无忌只带了几万劫来的兵,赵魏联手一个反击,筋疲力尽的秦军立刻大溃,已经占领的上當郡、太原郡,连带自家的河东郡悉数丢失。秦军副统帅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敌(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河东郡守王稽弃地逃走,被抓回来后斩首弃市。死对头相国范雎也因为举荐不当(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于秦),或者是阳奉阴违在劝谏白起时使坏暴露,被砍了脑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连累司马迁的先人司马靳也被赐死(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而罪魁祸首白起,却只被秦昭王含糊其辞降为士卒(免武安君为士伍),然后赐死(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虽然不免一死,白起却保住了名声。两千年来,无数史家文人毫不怀疑长平之战那漏洞百出的“伟大胜利”,对白起顶礼膜拜,称他为常胜将军,甚至战神。呜呼哀哉,可笑可悲!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