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创作过哪些名曲

时间:2018-09-29 11:05:41  

  1935年,老师保罗·杜卡去世,冼星海决意回国。临行时,他怕对不起那位法国女孩子,告诉她自己半年就回来,并把许多乐谱托付给女孩保存。冼星海于是辗转英伦,绕道从香港回到久别的祖国,从此之后再也没到过巴黎。巴黎曾是冼星海的梦之故乡,也是他的悲恸之地,潺潺的塞纳河水赋予过他艺术上的灵感。巴黎人的醇厚情怀,浸润过这位杰出的东方之子。

  冼星海-主要作品

  冼星海代表作品目录

  冼星海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数百首音乐作品和大量的音乐论文,主要作品有:交响乐《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作品。存世的作品近三百件,含四部大合唱、两部歌剧音乐、两部交响乐、四部交响组曲、两百余首歌曲、十余首器乐曲等。先后发表有《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三十余首音乐论文。

  《拓荒歌》

  《牺盟大合唱》

  《小孤女》

  《心头恨》

  《杨柳枝词》

  《夜半歌声》

  《赞美新中国》

  《在太行山上》

  《战时催眠曲》

  《只怕不抵抗》

  《祖国的孩子们》

  《做棉衣》

  《热血》

  《青年进行曲》

  《怒吼吧黄河》

  《牧歌》

  《民族解放》

  《茫茫的西伯利亚》

  《路是我们开》

  《梁红玉》

  《九一八大合唱》

  《江南三月》

  《黄河之恋》

  《黄河》

  《妇女进行曲》

  《反攻》

  《到敌人后方去》

  《打倒汪精卫》

  《别情》

  《保卫黄河》

  《“三八”妇女节》

  《“满洲”囚徒进行曲》

  《保卫卢沟桥墩》

  《拉犁歌》

  《二月里来》

  《救国军歌》

  《莫提起》

  《赞美新中国》

  《谁来跟我玩》

  《游击军》

  《生产大合唱》

  《追悼歌》

  《顶硬上》

  冼星海-个人影响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如:《夜半歌声》、《莫提起》,充满激情和幻想,唱出了横遭封建势力迫害和国土沦丧后的痛切感情与战斗呼号;《热血》和《黄河之恋》都是慷慨悲歌,表达了为自由而战的坚强意志和胜利信心;《做棉衣》、《江南三月》和《战时催眠曲》等,则以优美亲切、纯朴清新的民间音调,抒发了抗战妇女的爱国深情。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