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可是很多人感觉现在的年越来越少了年味,还是小时候的年更加的热闹,更像是过年,由此可见,越早时候,年越像年,那么,在古代,年是不是更像年了啊?那么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就知道了!
古人怎么称呼过年?
我们现在人大都把过年叫做过春节。很多人认为春节就是古人对于庆贺新年的叫法。实则不然,在民国以前,古人很少用“春节”,大部分都是用“元日”一说。“元”代表着吉祥,如意,而“元日”被古人用来指代一年的开始,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大年初一”。
从夏朝到汉朝,每个朝代对于一年的算法都有所不同,元日的到底是那一天也并不一致。商朝将腊月1日定为元月,而秦朝则将10月1日定为元月。到汉武帝时期,历法被大改,此时,《太阳历》也出现了。后人在《太阳历》的基础上逐渐制定出来我们今天看到的阴历。元日才正式被统一下来。
而春节这一概念其实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41年民国正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故,春节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01
过年怎么放假?
过年怎么放假是全国人民都在关心的问题。那么古代的春假怎么放呢?作为一年之首,古人对其的重视程度是极大的,和现在的法定假期时长无差。唐代的行正法典《唐六典》中有记载:“内外人吏……谓元正,冬至各给假7日”,而根据《宋史职人史》的记载,元日,冬至,寒食期间,正府的公务员也都会有假7天。
02
过年怎么送祝福?
走街拜年
走亲戚拜年是过年不可缺少的仪式,古代互相拜年有作揖的、有行跪拜礼的、还有拿拜帖拜年的等等,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是所表达的意思都是新年祝福和问候。小编这里把这种拜年叫做走街,早上早早的吃完饺子,我们这里有初一早上吃饺子的习俗。然后一辈人的直系兄弟姐妹们,就会互相吆喝:“某某某,快点儿吧!该走街了”。到了自己家长辈哪里,说声过年好给您拜年了,之后磕个头,再简单拉会家常,起身继续下一家。
03
过年玩儿什么?
当然没有电的古代在家里是看不了春晚的,但古人春节也不是在家里互相大眼瞪小眼数手指头的,那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戏曲表演、杂技杂耍等,正月十五也会有元宵灯会,还有各种庙会等等。那时候人们的娱乐活动也很丰富的,人与人面对面共同交流,共同参与的活动也多。到是咱们现在各自每个人抱一个手机,全身心都投入在聊天和各种游戏当中,可能还不如古人过春节有意思呢!
04
过年吃什么?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不愁吃喝,那么在古代,人们过年都吃什么呢?
首先,就是鸡和鸡蛋。鸡被认为可以用来去戾气的。甚至有人称元日为鸡日。而吃鸡蛋就更为常见了,被人认为有奇效,有的古人认为吃了鸡蛋就可以修道成仙“元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炼形”(炼形即修道成仙)。而有的人认为,吃鸡蛋可以有效避开瘟疫。《练化篇》中说“正月旦,吞鸡子,赤豆各七枚,避瘟气”
除了鸡蛋就是喝酒了,古人常喝椒柏酒和屠苏酒。古人认为椒,柏均是帮人强身健体的良药。据《四民月令》记载“椒是玉衡星境外,服之令人身轻能(耐)老,柏是仙药”。而另一个重头菜就是五辛盘。辛代辛辣,五辛盘就是装有五份辛辣食物的菜品。风土中记载,“元日造五辛盘”,“五辛所以发五脏气,即葱、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也就是现在的:葱、蒜、韭菜、油菜、香菜。而过年常吃的小零嘴呢则是胶牙饧,据称其能强固牙齿。不过到后期逐渐成为送灶神的食品。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