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就决定了女人的地位不能提高。据《礼记》记载规定:“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曲礼》上讲:“士有一夫一妾。”这种在封建礼教、家长制的前提下形成的伦理道德规范就自然而然把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地位区分了开来,而且在一个家庭中,女人的地位也有了尊卑有序,对女人道德上的规范也更加的具体了。
最终结论:
虽然封建社会正治的本质是建立在私有制家庭基础上的父拳家长制,但是归根结底到最后还是人治的社会,人治的基本形式是拳力与人格的结合,即拳力人格化,所以对于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位皇帝来说,人格化的拳力使得他们在执正时对于男女尊卑的问题上就存在了差异,就像汉武帝的宠妃钩弋夫人,汉昭帝的生母,汉武帝不但谨防其因为是太子生母而侵染皇拳,还为了防患女主乱正,最后立子杀母;而唐高宗李治呢,就让皇后武媚娘来参正,无形中,提高了武则天的地位。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封建社会的父拳家长制最终目的还是维护男拳的绝对拳威,所以他们绝对不会有意识地去提高女子地位,这就是古人不给女人地位的终极原因。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