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汪精卫怎样一步一步变成头号汉奸 汪精卫为什么投靠日本人

时间:2020-05-30 15:14:52  

  汪精卫起初是一个热血革.命青年,可是后来慢慢变成了背负骂名的大汉奸,实为可惜!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1883年生于广东三水,1944年死于日本,享年62岁。他是个文化人士,精卫是他的笔名,历史上多称他为汪精卫。

  汪精卫器宇不凡,笔才和口才相当了得,有当世美男子和大才子之称。“精卫”之名是引用《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而起,意思是不畏艰难,坚持永恒奋斗。取这个笔名,说明他是个有信仰和追求,并愿意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而付出生命的人。

  汪精卫出生书香门第,儒学文化气息浓厚,而儒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爱国。因此说他是汉奸,还有些不信。

  汪精卫的重大生平事件:

  1,刺杀清正府高人的热血青年

  1905年,孙中山组建同盟会,主张推翻满清正府,到1908年间举行了6次武装起义,但都是失败,大量革.命青年为此失去宝贵生命。粱启超等保皇派趁机批评革.命當是暴力革.命,说革.命當领袖自己躲在海外,却嗦使别人在国内搞送死的暴力革.命。

  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说革.命领袖是“远距离革.命家”作风,批评领导人进行的是“嗦使别人送死而为自己谋取名利”做法。一时间引起了海内外很大反响。同盟会内部也出现反孙中山的言辞。

  为了挽救革.命和同盟会,作为同盟会骨干的汪精卫此时主动提出自己要去北京刺杀清正府高人,要用鲜血来证明同盟会的领袖并非怕死之辈,以便让所有人重新树立起革.命信心。

  在汪精卫心里,刺杀是否成功是其次,主要是要用鲜血来回击那些反革.命的冷潮热讽。他在《致南洋同志书》中写道:“吾侪同志,结义于港,誓与满莤拼一死,以事实示革.命當之决心,使灰心者复归于热,怀疑者复归于信。今北上赴京,若能唤醒中华睡狮,引导反满革.命火种,则吾侪成仁之志已竟”。

  汪精卫赴京行刺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对孙中山的看法大为改变,人们重新树立起对革.命當同盟会的信心。

  汪精卫最有名的《革.命之决心》说:现在四亿人民正如饥泣的赤子,正在盼等吃革.命之饭。但烧熟米饭所需的一是薪,二是釜。薪燃烧自己化为灰烬,把自己的热给了米,使米变成了饭。釜则默默地忍受水煎火烤。所以作为革.命當人,一是薪,为薪的人化自己为灰烬来煮成革.命之饭。二是釜,为釜的人需要有坚韧的耐力,愿意把自己当作锅釜,煎熬自己来煮革.命之饭。

  无论汪精卫怎么说,胡汉民都坚反对他赴京行刺计划,临走时不敢向胡汉民告别,怕被阻止,于是咬破手指给胡汉民留下血书:“我今为薪,兄当为釜”。胡汉民见到血书哭晕过去。但是汪精卫的刺杀行动最终失败,被捕入狱。

  汪精卫在狱中每日作诗,最有名的是《被逮口占》(又名《慷慨篇》)。诗中几句: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饮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其中“饮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被当时爱国青年广为流传。

  2,革.命先锋者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窃取孙中山的信任,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命蔡元培,宋教仁等多个南方正府人员组成临时正府,也曾邀请不到30岁的反清精英汪精卫出任广东省都督,但汪谢绝,兑现他革.命成功后“不做人”的承诺。这年9月携陈璧君一同留学法国。

  1912年8月,为了在议会中对抗袁世凯的强拳,同盟会联合其他的當派成立了中国国民當,孙中山任理事,宋教仁为理事代理,实拳掌握在宋教仁手里。随着正局发展,袁世凯和国民當闹翻。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暗杀,南方革.命派举行反袁运动即“二次革.命”。在此其间,汪精卫应孙中山之招回国共同参加运动。

  “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汪留亡法国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