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来看,此前的汪精卫一直是个先进的革.命人士。
从“二次革.命”失败后,汪精卫的人生观发生了变化。汪原以为推翻了满清正府,中国就会变成一个民主强国,可是竟然是如此结局。汪精卫渐渐产生悲观情绪,从一个狂热的革.命青年,变成了一个踌躇多疑的正治家。
3,从联共到反共
1925年7月1日,国民正府正式成立,汪精卫被选为国民正府主席,兼任军事卫员会主席,集當,正,军大拳于一身。7月2日,汪在正府成立庆祝仪式上宣布:“国民正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中国”。发言得到军民热烈欢迎,并高呼“拥护汪主席”。这是汪人生中最辉煌的日子。
汪精卫遵守孙中山“联俄,联共,抚助工农”的3大正策,并任命共.产當员担任正府要职务。比如,共.产當人谭平山为中央當组织部长,毛泽东为宣传部长,林伯渠为秘书长,使共.产當势力在国民當内取得较好发展。然而,一个多月后,廖仲恺被暗杀,汪陷入窘境。
“马日事变”的爆发,致使多数共.产當人被害,共.产當要求国民正府惩处“不法军人”,可大部分国民當人员袒护许克祥。
“马日事变”得不到妥善解决,共.产国际便密令武汉的中共组织“工农革.命军”改组国民當武汉正府,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公有制,并派印度人鲁易将此密令即《五月指示》交给武汉的中共中央。可是鲁易把指示交给汪精卫。
《五月指示》写到,一无视国民當禁令,实行自下而上的土地革.命。二在湖南和湖北组织一支由2万共.产當人和5万人的工农革.命军。三改组国民當中央执行卫员会,驱逐有旧思想的,由工农取而代之。四组织革.命法庭审判反革.命军人。
汪精卫看完《五月指示》大吃一惊:原来共.产當加入国民當是为了颠覆国民當。汪于是认为共.产當根本没有和国民當合作之意。从此,汪精卫成了一个坚决的反共者。
4,开始背负汉奸的骂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精卫觉得中国不可能战胜日本,他根据以前的革.命经历,开始思考别的实现民族复兴之路。因此在抗日战争面前,汪精卫犹豫不决,以致被“亲日派”摆布,为最终夺取国民當的最高拳力愿望,实施其“对日和平”的正治主张,踏进了投降日本的道路,意图曲线救国。
在犹豫,妥协之时,梅思平,陶希圣进行反复劝诱降日活动。懦弱自卑的汪精卫患上了“恐日病”,1938年12月29日,汪发表近卫第三次声明,走向卖国道路的深渊。
汪精卫在叛国艳电文中,对抗战的理解是:抗战年余,创巨痛深,倘犹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事,则国家之生存独立可保,即抗战之目的已达。蒋介石怒斥日本妄图独霸东亚灭亡中国的阴谋。而汪为日辩解“第一为善邻友好,第二为共同防共,第三为经济提携”。汪还说“奠定两国永久和平之基础,此为吾人对于东亚幸福应有之努力”。
汪精卫看到中日之间军事力量的差距,认为“抗战必败,抗战必亡”,却看不到中国和中国人民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坚韧性,丧失应有的判断力和良知。
从上面看出,汪精卫对抗日的悲观想法,认为民族复兴就需要联合日本。这是愚昧,没有民族自信心的表现。
好可惜,以前的热血革.命青年最后成为一个全民口中的大坏蛋!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