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胡适哪个更厉害?应该说都厉害。提问者刻意要回答者避谈正治立场,但这个避得了吗?胡适当北大校长姑且不论,当驻美大使,你说是正治行为还是专业所为?正治态度什么时候都回避不了的。何况两人对蒋介石的态度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胡适寿命长点,过了古稀之年,终身追随老蒋,病死于台湾而巳。
对这俩人,中国人都知晓,一个大文豪,一个大学问家。俩人都在文史方面施展才能,在民国时期,大师辈出,学问家众多,鲁迅、胡适还能冒尖,拔得头筹,实为翘楚,确属了不起。
鲁迅主要是在文学上施展才华,他主要的成就在于杂文,针砭时弊,与时俱进,与黑暗势力斗争,为正义鼓与呼,文风犀利,如匕首刺向论敌的心脏,打遍天下无敌手。他的中短篇小说也属上乘,其中巜狂人日记》、巜阿Q正传》可入世界名著之列。他在大学教书,有学术专著巜中国小说史略》,他翻译了大量世界名作,如巜死魂灵》等。他被奉为民族魂,更被毛主席赞为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精神,是中国人民的一大财富。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之一,白话文的倡导者。他的研究方向,与鲁迅不同,他虽翻译了一些外国短篇小说,但他不写小说。他研究的范围广,有深有浅,拿得出手的是半本中国哲学史纲,最厉害的还是考据学,巜红楼梦》的作者就是他考证出来的,他一锤定音为曹雪芹,至今无人能撼动,虽然疑义者众多,考据论文无数,但仍然否定不了胡适的结论,一是胡适名气名头太大,揪动不了;二是胡适之说更力道一些,非确凿证据是改变不了他下的结论。就拿他的39个博士头衔就够吓人的,想推翻他的结论,恐怕也未战先怯了吧。胡适学问涉猎范围广,成绩斐然,就不一一列举赘述了。
鲁迅的文章,给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过去中学课本选他的杂文、短篇小说多,给人印象深刻。那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把论敌的嘴脸揭露得何等彻底。他的故乡短篇,又一腔热情,对儿时的玩伴闰土寄予了多少赞美和同情。祥林嫂的刻划,活生生旧社会劳苦大众尤其是底层妇女痛苦,跃然纸上终生不忘。鲁迅的文章对准敌人,弹无虚发;对人民,俯首甘为儒子牛。当然对鲁迅其人其文,现在有一些争议,这是很正常的。如李敖、王朔对他就有一些非议,如讨鲁迅评价过高啦,无长篇小水斊不上大文豪啦,不一而足。这些都可以理解,也允许争议,只要不是恶意攻击就行。鲁迅的文章在中学课本里下架了一些,这也是必然的,毕竟时代发展了,要拓展视野,各类中外名篇都可入编,对语文教学是大有禆益的。
胡适的立场,主要是跟蒋的。早期他就主张多做些研究,少谈些主义,反对进步的潮流。否则他也不会紧跟蒋介石,在民国正府任职,去当驻美大使。当然事情也不是绝对的,抗日战争时期,他一开始很悲观,怕抵抗要亡国,后到美国却积极争取美援,可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做学问方面,他的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主张倒是挺经典实用的。曹雪芹为巜红楼梦》的作者定论至今为学术界公认即是一例。
他追随蒋介石,但又有文人风骨,对蒋也不是百依百顺,有时对蒋还夹枪带棒,冷嘲热讽,弄得蒋介石哭笑不得。胡适算是个酸文人墨客,也的确如此了。
胡适创始的是白话文先河,鲁迅是白话文小说,你说先有白话文仍是白话文小说,分明白话文小说是白话文的宝宝嘛!现今的常识界,如同谁都把憎恶的“奋斗”同鲁迅联系起来,连先生也如此;甚至由于鲁迅建议“打落水狗”,便说“难免为先生盛德之累”,实在很使我感到意外。奋斗在鲁迅这里,历来是以小对大,以弱对强,与拳势者自上而下,以强凌弱,以众凌寡的所谓“批评”或“奋斗”是大两样的。言语这东西,假如真的不经剖析便能够混淆黑白的话,那么关于鲁迅的奋斗,则应当换成另一个词语,抵挡。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