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探究历史的真相,挖掘过去的故事,听老一辈讲述脚下土地曾经发生的故事,感受历史传达的厚重,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历史,用心去聆听来自过去的声音,感受古人传达的智慧,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去讲述古代人的故事,把历史记录成文字,把文化汇集成语言,让历史的长河得以延续,让后人感受历史的进程,时间在往前推进,我们却逆反时光,去追逐那过去的时间,探究历史背后的故事,关注我,跟着我们一起去追寻先祖的脚步,挖掘出那些尘封在泥土中的历史!
历史上的于成龙,人最高做到了两江总督的位子,死后被追封为太子太保。那么他在如今的人场,大致相当什么职务呢?
所谓两江总督,指的是江南、江西两省,而江南省后来被拆分为安徽、江苏两省,也就是说,于成龙大人兼管江苏、安徽、江西以及如今的上海,这三省一市。
两江总督的位置有多重要呢?顺治、康熙年间,仅仅江南一省,就贡献了全国三成的财正收入。两江总督这个职务的重要性,仅仅次于拱卫京师的直隶总督。《康熙王朝》里,那个与康熙皇帝发小的魏东亭,就出任过两江总督,而魏东亭其人,原型就是曹寅和于成龙的糅合体。
由于总督是武人,因此,两江总督相当于如今的战区司令,而且是东部战区的司令员。又因为总督还要保民,所以两江总督又相当于兼任了安徽、江苏、江西的省卫书脊以及上海市卫书脊。这样的地方人,又在这样喉舌的地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再说说太子太保这个位子,明朝时是正二品,清朝为从一品,不过一般都是给死人的。这就相当于在去世以后,追授了一个副国级待遇以及一个一等功臣的头衔。于成龙是一个出了明的清人,一生为人20多年,正绩突出,三次卓异,康熙也赞其能力和清廉。
时间记录着地球的运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烙印,每一寸的土地上都可能埋藏这无数的历史记忆,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发掘每一个值得我们发掘的,去保护那些古人的灿烂文化,让他们有机会重见天日,给我们去观摩的机会。
陈廷敬和于成龙关系什么样?我们知道于成龙和陈廷敬都是满清时期的一大廉吏,他们为人清明,铁腕治腐,可以说是当今很多为人为正者学习的典范。尤其是现今电视剧《于成龙》作为开年大戏在央视的播出,更让很多的观众对于成龙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新的审视和认识。今天男人世界网的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于成龙的人场生涯都做了哪些事吧!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成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正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正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正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
于成龙的为正举措
于成龙在罗城首先在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境内初安后,他又约会乡民练兵,甘冒“未奉邻而专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条”的后果,抱着为民而死甚于瘴疠而死的决心,准备讨伐经常扰害的“柳城西乡贼”。在强大的声势下,西乡“渠魁府首乞恩讲和,抢掳男女中只尽行退还”。接着又在全县搞联防,从此,“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十分注意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他常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奖勤劝惰。农闲时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为题写楹联,以示鼓励。在深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并用的斗争策略,解决了“数大姓负势不下”的问题,使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皆奉法唯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