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老子真的存在吗 道家起源是谁

时间:2021-01-19 14:37:43  

        因此上述两点,一是老子在《庄子》一书中并没有居住在周,担任周朝太史令,二是《论语》无记载,再往下,更有意思。

        《史记》中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意思说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做老莱子的人,写了十五篇道家的书,这人跟孔子是同时期的。

        而论语中只有一个记载,出自《论语·微子》:子路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孰为夫子!植其杖其芸。

        这是唯一一个记载孔子在路上见到一个老人的事,所以钱穆先生推断,没准就是从这有讹传,说孔子见过老子,但这仍然没解释清楚为啥给老子安上了“藏书”馆长职位的事。这事啊,其十旜自《史记》,说秦献公时期有个周朝的太史儋,从周入秦,这就有了老子西游的事。

        因此,结论出来了:历史上的老子其实是这位孔子遇到的老者、太史儋等形象的集合体,最终形成了现在咱们所知道的老子。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道德经》里面提到的许多概念,并不符合思想的发展规律。一般来说一种思想的形成,首先是萌芽,然后是发展期,然后再来个概括总结期,历史上的诸多思想无不遵循这个规律,到总结期结束,这时候基本上算是大成,圆融无碍了。然而《道德经》内容则属于那种一丢出来就是“王炸”的级别,如果把这篇经典放在比孔子还早的时期,相当于你玩游戏出门就是满级神装,有点不太现实。

        尤其是一个“道”字,相当玄妙,深邃古奥,跟同时期的孔子、墨子比起来,“道”字的含义就能把这俩大牛猛捶一顿。所以钱穆先生表示:故孔墨所言,就其思想内容言,均若浅近,而老子独深远。孔墨思想尚若质实,而老子独玄妙。以思想史之进程言,老子书已断当出孔墨之后。

        还是那句话,同一个时期的人,在思想上是肯定会互相影响的,大家就住得不远,你的思想他的思想我的思想,大家都能交流,没道理差这么远。

        经过考证,包括郭沫若和钱穆都认为《道德经》上下篇应该是出自战国学者环渊,这也是目前学界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那么道家的思想,从源头来说,就应该是庄子。

        以我之浅薄,无法评价庄子这位先秦大哲,这里也引用钱穆先生的一段评价:惠施把自己和外面分割开,好像筑一道墙壁般,把自己围困住。墙壁以外,便全不是他了。因此他不相信,外面也可知,并可乐。庄周的心,则像是四通八达的,他并没有把自己和外面清楚地划分开。他的心敞朗着,他看外面是光明的,因此常见天地万物一片快活……庄周的心情,初看像悲观,其实是乐天的。初看像淡漠,其实是恳切的。初看像荒唐,其实是平实的。初看像恣纵,其实是单纯的。

        总结:老子在历史上是不是确有其人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便证明了有这个人或者没有这个人,也无法改变道家在国人心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一部书或者一段思想的传承而已,道家的很多概念已经深刻根植于国人的本性里面,只要你在中国出生、成长、学习,你就会被影响。而道家和儒家的很多精神,甚至可以上升到“国民性”的高度上来。我们今天当个饭后谈资,了解了解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老子,也不过是消遣罢了。如果因为相信了没有老子而沮丧,或者又看一篇文章证明老子确有其人而欣喜,这格局未免有点小。言尽于此,以上观点主要出自钱宾四公。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