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淞沪会战,相信喜欢战争史的朋友们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其看待这场大战的,当时中国军队投入了有80万的部队,但是最终面对25万的日军仍然是战败了。那么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大叔呢?部队人数差距如此之大还会战败的原因具体是什么?那么接下来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跟大家细细分析一下。

1、日本狼子野心,战局扩大其实早在1932年,日军为了加速窃取东北,就在上海发起了一次转移注意力的侵略,也就是著名的“一二八事变”,当天夜晚,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指挥海军陆战队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带领十九路战士奋勇抵抗,最终歼敌万余名,击退日军。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裕仁天皇询问军部大臣关于中国事变的看法,其中以“杉山元”为首的主战派,提出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这一观点得到了裕仁的支持,之后这句话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传开了,中华儿女一时间群情激愤。
日本打算在华北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当时为了拱卫首都的安全,中国统帅部决定全歼据守在上海的三千日本海军陆战队,堵住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然而这套绝密的作战方案却遭内奸泄露,日本长江舰队匆忙逃出长江口,而后日本一名海军中尉驾车闯入虹桥机场,被机场的驻军保安部队开枪打死,这次挑衅行为也成了大战的导火线。
就在此事件发生第二天,在全民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国民正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坚决不放弃任何一部分领土,如果遭到侵略,唯有使用正当防卫拳予以还击。声明一经发布,中国空军马不停蹄地赶往上海,8月13日对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进攻,试图将盘踞于此的日军赶下海,随后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战争首先由中央军的第87师、第88师和独立第20旅打响,随后56师、98师相继赶到上海,这几个师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隶属于中央军部,也是后来我们熟悉的德械师。
事发时,其实日军在沪驻军不过300余人,虽然紧急从日本商团动员了大量退役军人,总数也不过4000人,重武器短缺,但是日军修筑了大量军事工事,当时在上海的少量日本驻军竟然还配备有冲锋枪,顽强抵抗,中国军队虽占据完全优势,却没有取得有效突破。
15日,日本裕仁天皇派遣松井石根任上海派遣军司令人,松井石根带了大批增援部队,大踏步地扩大对华侵略,日军从侧后方登陆之后,中方已经无力消灭日本海军陆战队,蒋介石这时候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失去了战争先机。
蒋介石考虑在上海作战比在华北大平原上作战补给方便,还可以规避机动性更强的日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有很多外国租界,在此大战会引来外国势力的干预,只要自己能够左右逢源,就能在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既能维护自己正拳的安全,又能因坚持抗争在民众中赢得拥戴。
实际上日本对上海觊觎已久,上海离南京很近,离日本也不算远,从自己侵占的台湾、朝鲜、东北都可以出兵,长江是一处通航水平很好的交通运输线,自己的海军也占有压倒性优势,攻击上海向西就可以威逼中国首都,顺长江而下,从长江进军,将中国一割两半,让中国南北不能相互支援。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