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与堪称“豪华”的K口粮比起来,D口粮太可怜了。K口粮里面有花生棒、肉汤粉、肉罐头、饮料粉、口香糖,香烟……
士兵们的意见是——这破巧克力是谁搞出来的?是要害死爹吗?明明是个混凝土块,为什么要冒充巧克力?
还有人表示自己已经被这块巧克力害死了,这一定是希特勒派人混进了我方工厂,求求国家做主枪毙了那些黑心资本家吧,否则战争就靠它输了……
不少人直接骂上了:TMD!给颗糖怎么了?非要发黑肥皂给我们啃?
于是美国正府真的给士兵们发了糖,而且推荐把巧克力砖粉碎,连糖一起煮成热可可喝下去……
其实D口粮在战场上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比如补给跟不上或被包围在冰天雪地里的时候,高能食品完全不是其它食物能取代的,除了难吃。
当年的D口粮还有个问题,这东西顶一餐还行,餐餐吃绝对会让士气低下,过高的含糖量会让胃酸增多,发生食道反流、烧心、吐酸等问题。(现代野战高能食物都采取了酸碱混合食用的方式)
所以,许多美国兵是见着巧克力砖就愤恨(他们对午餐肉一样愤恨),这东西很容易成为士兵身上积攒的最多的食物。它确实达到了设计初衷,大兵们完全没法将之做糖果食用。
而且D口粮的说明书也很引人发怒,早期囤积的D口粮盒子的说明书上贴着个“警告”:吃太急会引发胃痛,应缓慢食用。
TM谁会吃太急啊!这东西硬到啃都啃不动!
开始美军本来准备用铝箔包装,但因为当时铝箔紧张,D口粮采用了涂蜡的合成纸板以及玻璃纸包装(部分锡箔),因此它很容易发生保管问题,比如因温度变化发生表面翻白现象(现在巧克力也会这样)。
士兵们便找到了机会,见到这种巧克力马上借口“坏了”将其扔掉。
于是,1943年以后的盒子警告改成了“开花不会影响棒棒的食用品质,储存条件可能导致棒材表面变白,但并不影响它的食用质量。”
可能是美军发现往巧克力盒里面印标语效果很不错,1944年2月后的D口粮盒上又印了:“警告!蚊虫叮咬会导致疟疾,如果你处于疟疾流行区,请穿上衬衫,袖子向下卷。在日落和日出之间在户外使用驱蚊剂”字样。
1939年,好时工厂每天生产10万根口粮棒,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整个好时工厂每周生产2400万根口粮棒。据预测,在1940年至1945年期间,超过30亿D-口粮(!)由好时公司分发给全世界的盟军。
D-DAY的时候,“兄弟连”的那些空降兵们,储备了供2.4万人使用3天的D口粮,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东西再不好,一天也能提供大量的热量,实在是太顶用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