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一刻的反应是什么,接话了吗?
「傻了!没接话,人家骂得对,我回什么嘴啊!从小奶奶就教我,打骂不能解释,这是规矩。人家足够厉害,你有什么可说的,没事儿!」她特别能化解这种「打击」,原地难受没用,就一遍遍对着剧本标注重音,梳理逻辑,练。
张黎也跟她说过她的「软肋」:「你这个娃怎么没有恨呢?这会是你一个障碍。」那年柯蓝已经30多岁了。后来《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各种争议甚嚣尘上。好多人质疑,瞿霞那么好的一个角色怎么就落在了根本不是科班出身的柯蓝身上?这个戏和这个角色,是柯蓝最最挚爱的,也是她演了这12年戏以来唯一一个在演过之后从头到尾看过一遍的戏。她不容许瞿霞被「亵渎」,所以那时候网上的评论让她「非常地恨,非常地无助。」她就带着心里的不爽,站在镜子前,看自己,「我说我有恨了吗?有恨了吗?……」她想看到特别低落甚至堕落的时候自己的样子,「我要记住我那个当下脸上的状态。下次在什么角色里我要用到,这是我人性的镜子。」
你敢直面自己难看的样子?
「我不害怕,我连自己都要害怕,我还能面对谁?」
《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
2.
《大路朝天》、《于无声处》的导演阎建钢跟柯蓝说过一句话,她深以为然,「我们这个行业,没有能力惩恶,但是有义务扬善。」所以柯蓝看得端正,角色没好坏,甚至没是非,哪怕演一个负面角色,她也要演出她的选择。「她是放弃了善,从了恶。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是一念善,一念恶的,只是一个决定而已。结果没什么新鲜的,重要的是背后的动机。」
我觉得柯蓝太聪明,而且是难得的未被这「聪明」所误。
人成长,所遭的难或所遇的幸,正负相抵之后其实大差不差,最终让我们聚合和分开的,应该是悟性上的差异。柯蓝通透,因为太多事是真的想明白了,有感性意识上的理解,也有理性知识的支撑。
我们说起旅行的事情,她建议我如果想放松身心调理情绪,最好去一些高纬度的国家,千万不要去阳光海滩。「阳光海滩是很容易让人抑郁的。」她脑袋凑过来,一脸煞有介事。是她在一本心理学的书上看到过的一个概念,人在高纬度环境下生理结构大多数紧锁的,脑子各方面的反应不够灵敏,那个专业的词汇叫「大脑运动皮质受损」,同理心会差,有暴力倾向。高纬度的人,冷是冷一点的,但是脑子清醒,更接近人性里比较理智美好的那一边。
「所以你放眼整个社会,很多人急躁、暴力,其实是一种病态。有时候我们说别人,他们有病吧……对,真的是病。不是能怪他们。」
柯蓝的旅行随手拍
柯蓝说得特别认真、中肯,没有褒贬,全是科学。她大学主修的是金融,辅修儿童心理学。主修专业体现了家人对她的寄托,辅修专业是她的兴趣和格局。挣钱、生活是现实层面的需求,但是生而为人一世,搞不懂人是什么东西,不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吗?
「你多一些知道人性的规律,就会放过别人,放过自己。」
她顶看不惯拍戏时听到其他演员站在自己的视角抱怨和评断他们自己的角色,这样做不合理那样做不合理……她坚信生活高于艺术,所以「我永远不要以我柯蓝去看这个人物合理不合理,我要以剧中人物去看她做这件事儿合理不合理。多好,多坏,都不回避,因为这是人性。」
她平时喜欢看《今日说法》、《法治进行时》,常在其中看到人在脱缰、无法自控或者忽然受到意外事件震惊时的一瞬反应。「人可能会遭遇的事情和会作出的那些反应,怎么可能是小小的你我可以理解的呢?」
过往的每一个角色,几乎都有让她感受到作为柯蓝的「羞愧」和不足。她相当乐于用这样的方式打开「自己人性的角落」,暗的,恶的,肮脏的。这几乎可以算是表演给她的最宝贵的东西,打开,然后放下。演什么她都不排斥。「在人格上克服那些自己不曾发觉的东西,把人性开得越广,你能够接纳的角色就会越多。」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