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有的囫囵觉都没睡,夜里就赶路了。太阳还没出来,这时棉站门外已排了二三里路长的卖棉队伍。这些终日与土地打交道的淳朴乡民,他们头发上蒙着一层雾霜,来不及换洗的衣裤上满是泥痕汗碱,在棉花没卖出之前他们不可能梛开棉车半步,饿了啃起自带的馍,那馍干硬,吃着时尽往下掉渣渣,树上的几只小鸟飞落,但是不敢靠过来。当年有过一次和母亲去卖棉花的经历,印象深刻,怎么也忘不了。
八点多钟,棉站的大门终于打开了。一辆接一辆的卖棉车才缓缓地往里涌进,可后面的棉车队伍并不见缩短,那是四面八方的卖棉户仍在不断地涌进来。好不容易挨到自家时,已到了午后时刻。这棉花过了称不算完结,要拿着过称后的单据去预算、结算、取款。家家所卖的棉花会有不同的价格,因为籽棉所预算出的皮棉等级不同。结算出的棉花籽还要核算出油来。棉花籽榨出来的油俗称棉籽油,它不同于花生,大豆榨出来的油润泽光亮红黄,它呈黑褐色,过年时用它煎鱼酥炸丸子,油饼、是黑了点,吃起来也特别香美。棉花受了自然的长期恩宠,是靠劳动后的汗水泥水换来,能不香美吗!可是后来就不吃了,是人们的觉悟性高了,说是喷洒过农药的植物人吃了有毒。这是后来人们生活富裕了才这么说,可在当时生活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哪顾得了那么些!
我记得当时我在棉站门旁焦急地等待着母亲。当她乱发遮脸上,一手里提着油桶另一只手里攥着卖棉花的钱走出棉站时,已是日近黄昏。一天中只靠了两个干馒头充饥我饿极了,母亲和我才在棉站附近的小吃摊上吃了顿饱饭准备回家。有的卖棉花的农人为赶路来不及吃,提留了饭就直奔商店去捎买家人嘱咐要的东西,可商店里都已关了门,只好一身疲惫地回了!
如今,乡村人的生活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已多元化发展,搞的生态旅游建设让清粼粼的河水绕过村舍。而二十多年前的大片片棉花地,已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苜蓿地。他们机械化收割着苜蓿,烘干后打成捆给花奶牛储备过冬的草料。那花奶牛也真是福气,吃饱喝足后卧躺在栏里听着音乐休眠。
这么些年了,而我的思棉花情结在心里就没停止过。所以齐白石老人的那副《棉花》的画作,会时常拿出来把欢,尤其是上面的题款:—‘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的雅句甚是喜欢。如果单凭一副画是看不出什么的,但提款的绝妙正道出了棉花作为种植物的可贵之处,寓意丰满给人遐思。
人也都知道棉花不是花,是它蓬然盛开后的样子似花,可它长在乡野,洁白朴素温暖,是未经雕饰过的最贴近于人们生活的草本植物,让世代人受用和喜爱。
而今的乡野,再也看不到那大片片盛开着的棉花地了,亲爱的棉花啊,让我在梦里常常再和你相见吧!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