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纽约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笔录:@duree
第一部分:贾樟柯自叙
弱者施加给弱者的暴力,暴力事件如何在中国社会形成?各种事件中,暴力受害者变暴力实施者的原因?通过微博以及媒体讨论,但我觉得缺乏艺术家从美学角度去呈现。理解我们的社会,从新闻角度,也从艺术家的角度。去理解现金社会,想像和现实并重。于是我在四个真实故事的基础上改编剧本。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山西,村庄的正治腐败和贫富分化让普通农民举起猎枪;矛盾焦点是煤矿公私改制,不公的分配。第二个故事发生在重庆村庄,离家打工的青年发现枪对生活的改变;他变成职业罪犯,在犯罪中“实现自我”。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湖北,一个桑拿店服务员被客人试图强奸,并用钱打她。第四个故事发生在东莞,湖南青年在各种工厂频繁换工,最后毫无征兆的自杀了。
这些是这些年我都难以忘记的事件。后来我意识到事件中人的处境和武侠片的故事非常相似,我很高兴,找到了合适的电影语言来描写当代中国。这也让我非常伤心,因为我发现这些事件和宋朝《水浒传》明朝胡金铨的武侠作品里一样。在社会变迁里,个人生活遭遇危机,只能奋起用武力解决,但都是悲剧。我很伤感,全心投入拍摄这部电影,让它传达我的心痛。
在电影中,我也用了京剧《林冲夜奔》的片段,林冲发现(高俅)对他的迫害多年为止,逃往山神庙。他让我看到中国人的奔走,整个中国社会都在流动、夜奔、闯江湖。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讲的全是逃亡。
第二部分:影片问答
1、电影如此“暴力”,如何在中国通过审核?微博的广泛使用是否有助于电影发展?
贾樟柯:去年拍电影时大家都很担心,确实在内地当代生活暴力事件的电影几乎没有,是否能过审所有人都怀疑。我有两个理由:1、我有必拍的决心。因为就在我生活里,每时每刻影响我,不拍出来不爽。在暴力气氛中没有电影来反映,作为导演我很惭愧。我的太太赵涛,电影主演,也很担心。我做好了以后没机会拍电影的准备。2、我觉得有机会过审。这些事情都广为人知,每个人都能在微博上讨论,新闻工作者和电影工作者面对同一个时代,他们能讨论,我们凭什么就不能。微博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中国的认识。这个电影的事情在微博之前大家都觉得是偶然或者虚构,但微博之后,他是我们沉甸甸的生活。我们每天看这样的新闻,但我们对暴力是不够理解的。正是基于这样对中国现实的认识,我觉得一定能过审。要能减少暴力,就要从能面对暴力开始。一个审片员跟他说个人而言很喜欢这片子,我说你就是一个人,而不要跟你的职业分开。五月份点映后,更多事件发生。包括一个老人烧了一辆公共车,一个山东青年在首都机场弄爆炸,我觉得的确我们应该去找暴力的根源。暴力有社会的问题也有人心的问题。暴力都和尊严有关,发生瞬间都是尊严被剥夺。后来我觉得暴力和表达也有关系,因为无法表达没有通道,遭遇无法讲述的痛苦也是推他入暴力处境的原因。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社会需要放开表达渠道。包括我的电影应该放上中国大荧幕。现在初定十一月放映。
回顾起来,电影拍得快,很多人说我很勇敢,但我觉得我不勇敢,我只是在该拿起摄影机的时候没有怯懦。
2、为什么你觉得可以用电影表达以及如何表达?
贾樟柯:他们的成长环境新闻里看不到,他们如何活着,感性世界也看不到。这是我想捕捉,想用电影来表现。为什么我拍四个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单拍一整部。因为暴力事件发生单独看是偶然,但在中国,这是有普遍性的,我想以社会问题的形式呈现。我想要这些故事中有微妙联系。比如第一个故事的工人离开山西回重庆和第二个故事的主角一起坐在春节回家的船上。第三个故事女主角的男朋友和第二个故事的男主角坐一辆长途车。第四个故事的男主角在第三个故事女主角男朋友的工厂做工。因为我想表达所有事情紧密相连,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3、电影中细节,文化、宗教的表现很丰富,很有趣。在千年发展中灵魂的走失和去向是否你也想表现?
贾樟柯:这个变化就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痛苦过程,这个过程现在仍在继续。你会失去,会改变命运,是沉重的。基于这个原因,我在电影叙事上借鉴了历史小说的做法。比如《三国演义》中“演义”的做法就是基于现实发展故事。这过程也让我理解了我的工作。中国传统戏剧一直在唱,虽然观众不多了现在,但需要代代传唱,是中国的记忆。我在拍电影时我觉得我也在做这样一个戏剧,百年后说不定也会回顾,这也是中国戏曲传统的一部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