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文人,可没有想到选择了理科,更没有想到学了最理的物理,万万没有想到会到‘世界科学圣殿’麻省理工,成为物理科学研究者。”昨日,我国第一个登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页封面的中国年轻科学家唐爽,对华西都市报记者感叹,“世事不可预料”。
对话唐爽身边的老师、同学、好友与父母,他们却说:“他对自己走的路,一直有清晰的规划,现今获得成果当属意料之中的。”
这几天,作为唐爽的母校,成都七中的老师们格外关注他。讨论得最多的,是关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唐爽或许能为中国当今教育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提供思路。”
同窗谈唐爽——
绰号“唐爷”的他
下课后常指导教授古文化
对话人物: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李振名
昨日,记者接通了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李振名的电话。李振名说,“在复旦大学,唐爽有个绰号叫‘唐爷’。下课后,常有教授向他请教中华古文化。”
华西都市报:唐爽的成果被物理界泰斗告知美国总统奥巴马,你认为意外吗?
李振名:一点都不意外。当2005年我在火车上见到这个小师弟就知道他不普通。他能用很土、很土的成都话,与你谈古论今、讲术数、讲易经,让人折服。到现在,我对身边佩服的人不多,却被他折服。
华西都市报:他对中华文化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
李振名:我说三个小故事吧。第一,他是学校《周易》协会永久名誉会长,有一次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口气列举了十多本古典文献,还用梵文讲话,让我们目瞪口呆。第二,他研究术数与中医,有一次我感觉呼吸困难,他为我把脉“确诊”为气滞,他问我是不是平日都躺着睡觉而不侧身,确实是这样的,他说可以为我开中药。第三,他偶尔也小喝一口,可是容易醉。有一次喝了后“小试牛刀”写诗,一首全文均是看不懂文字的诗歌流传到中文系,让中文系的人感叹“你怎么不去中文系”,让物理系的人说“舍不得你不读物理”。
室友谈唐爽——
他随时都在思考曾在医院被诊断为“用脑过度”
对话人物:唐爽好友、美国同寝室好友汪旻玥
昨日下午,唐爽的好友、美国同寝室好友汪旻玥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唐爽和别人休息时间不同,凌晨4点睡觉,有人称他过的“坟墓时间”。
华西都市报:你和唐爽同寝一段时日,他和普通理科生有何不同?
汪旻玥:他与众不同,不像其他纯理科生只一个劲地专研。他懂得中文的传统,又经历了西方科学的规范,可谓学贯中西。
华西都市报:研究期间一定很忙累吧,他休息时间长吗?
汪旻玥:他和别人休息时间不同,凌晨4点睡觉,有人称他过的“坟墓时间”。他研究期间压力也很大的,随时都在思考,有时候在电脑前累了就到校园里绕一圈,回来就有思路了。有一次晚上他正在睡觉,突然惊醒说想通了问题,立马开始研究起来。
华西都市报:他一般与什么人为伴?
汪旻玥:他更多时间在做研究,喜欢与比他年龄大的人为伴,他的“名人”关系网很宽的。在同龄人中反倒很低调。有一次他去医院找中医看病,医生说他得了“用脑过度”的病,他还和医生讲传统文化,后来成为忘年交。
家人谈唐爽——
一切顺其自然造就他不拘一格敏锐果断的性格
对话人物:唐爽的父亲唐恭明、母亲邓水清
前日,记者到唐爽位于成都的家中,他的父母恰巧到美国去旅游。记者通过电话与他们取得联系。面对儿子做出新发现,工薪阶层的父母并未给儿子带去什么礼物,就是几支胡开文的毛笔而已,爸爸唐恭明说:“他喜欢用这个。”
华西都市报:你们认为儿子属于天资比较聪明类型吗?
唐恭明:我们觉得聪明和后天的好奇心以及个性都很重要吧。要说聪明,现在孩子都聪明。唐爽可能是比平均水平高一些,比如一般人只会用一只手写字,唐爽既可以用左手写字,又可以用右手写字,而且左右手写出来的字体不一样。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