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相信李孝恭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李孝恭在巴蜀做过这样的事,也完成了自己的承诺。萧铣投降,其实与李孝恭在巴蜀做的事情有一定关系。有人说李孝恭其实能力不强,就是运气好,这一点实在不敢苟同。
萧铣倒在李孝恭脚下之后,岭南四十九州竟然也望风而降,这便是“仁德”的力量,如果李孝恭在巴蜀屠戮俘虏,恐怕他就难以建立这贪天之功,更不可能如此高效地为唐朝开疆扩土。这是侥幸吗?不是,这是李孝恭有预见的主观设计,包括免除巴蜀后顾之忧在内,没有一步是来自侥幸心理。
武德六年(623年),辅公祏反唐。李孝恭带兵平叛,建立大功,被封为扬州大都督。一时间,李孝恭管辖领地面积竟然近乎唐朝半壁,此等军功,大唐也首屈一指。
北起淮河,东包长江,越岭而南,尽归他统管。
3、李孝恭智慧超群李孝恭功高震主,当时却身在局中浑然不知,忙着修建高墙壁垒,加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措施。直到被人诬告谋反,返京后贬为宗正卿,这时的李孝恭可能才恍然大悟。
于是,李孝恭在晚年的时候,开始成为一个喜爱骄奢生活,家中甚至养了歌女百余,每日只是饮酒作乐,逍遥快活。似乎曾经的那些军功都与他没有关系,他只要每天能享受歌舞美酒即可。也正因如此,李孝恭的“自污”让他获得了善终,这其实是他智慧的体现。其实“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谁都明白,但是真正能放下一切的人,其实并不多。
李孝恭去世之前,还将自己家的豪宅给卖了,买了小房子留给自己的儿子。他怕儿子没能力,这豪宅会给他们惹来祸事。如果他的儿子有能力,也就不怕没大房子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孝恭不仅自己活得通透,他看人看事都很通透,是历史上少有的明白人。
有人说,李孝恭的功劳其实不是他有本事,而是他的副将李靖的功劳。这种说法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李靖作为大唐军神级别的人物,有他给李孝恭当副手,李孝恭自然事半功倍。而且有几次确实也是因为李靖在,李孝恭才能够获得胜利。
李靖的军事才能极强,但是有一点却不能忽略,李渊不喜欢李靖,而且多次要除之而后快,要不是有李孝恭一直保他,并且给他机会,他李靖可能早就成为刀下亡魂了。李孝恭为了抬举他,甚至连他的军功都不占据,如实报给李渊,惹得李渊不是很开心。
在我看来,与其说李孝恭的功劳来自李靖,不如说李靖的功劳来自李孝恭,没有李孝恭,李靖哪有机会施展才华,这正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啊!
李孝恭功劳盖世,却没有受“功高盖主”之害,反而受到李渊及李世民父子俩的厚爱,在他去世的时候,李世民亲自举哀,哭之甚恸。由此可见,李孝恭能力极强,且有智慧,能纵横天下、知人善用,又能全身而退、参透人生,也难怪李世民会将他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名的位置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