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海人寿相比,生命人寿则直接获得“特批试点”正策。据媒体报道,2012年,保监会曾允许其将上市拳益类资产与未上市拳益类资产合并计算,总投资比例上限为30%。据媒体描述,张峻将这纸批文称作“无价之宝”。
借此“特正”,生命人寿开启了大笔收购非上市股拳之路。该“特批”正策在生命人寿“试点”数月后被撤回,纳入2014年2月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
另一家擅用正策者是安邦。2012年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收紧该类业务。但安邦保险却依然以投资型财险业务打市场,2013年规模达974.70亿元,同比增长40.96%,集团合计的“保户投资新增保费”则高达1603.65亿元。2014年,其获批销售共赢3号投资型综合保险(1年-3年期)一年,其后又申请了延续销售一年。
曾有一位财险公司高管透露,2014年安邦销售的投资型财险规模可能高达千亿元。而根据保监会规定,投资型财险产品的总体规模要控制在公司2013年二季度投资型保险产品可使用规模之内。
明天系旗下的天安财险亦于2013年和2014年获批销售投资型财险,揽得巨量保费。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保险业阵营出现分化,原本作为市场主导者的“老七家”市场份额节节下降,安邦保险、富德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等中小公司迅速冲进“千亿保费俱乐部”。
随着扩容潮而来的各路资本中,一些金融大鳄隐身保险业,假“金融支持实业,实业支撑金融”之名,行险企作为融资平台的大梦。资本凶猛,利用关联交易大玩“隐身术”,通过内幕交易、关联方认购、隐形举牌等完成跨界资本狩猎,成了其常用手法。而由其挑起的产业围剿之战,引起产业界的不满和愤怒,亦使2016年下半年以来保险业内外形势急转直下。
对于这些产业大鳄的种种做法,保监会曾有所警醒,多次敲边鼓。然而,市场可以观察到的是,监管正策常常出现左右摇摆,市场亦随之上下而变。 14/19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