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保险业多年来的诸多改革,往往产生激烈的利益博弈,大公司往往具有相当的话语拳,一批中小公司则很难向监管层传递并实现诉求。项俊波一来便大搞市场化改革,据一些业内人士评价,项俊波当时给人的印象是顶住了一些压力,对改革“有担当”。
2013年8月,保监会发布《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正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告实行了14年之久的人身险2.5%预定利率制度结束。在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保监会在投资比例、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等领域实行了更大尺度的开放。
2013年,新会计准则开始实施,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归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当年该指标规模高达3295.49亿元,其中高现金价值短期产品规模高达2800亿元,中小险企成为主力军。
高现价产品“高进高出”、 利润价值低下的弊端,引起业内关于保障和理财孰是孰非的争议。项俊波当时曾对《财经》记者表示,理财和保障并不对立,居民财富持续增加也是一种保障。
在此定调下,2014年1月保监会出台《关于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该类产品继续驰骋市场。
2014年8月13日,保险业迎来最大的正策红利:《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十条”)出台,保险业的战略定为升至国家意志。
新“国十条”再次为保险业大“松绑”,其中有31项新正策,6项是对未明确但已执行正策的明确。保险资金运用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打开,除了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各类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试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资产证券化产品和创业投资基金等获开闸。
一位保险资管负责人坦言,新“国十条”提出了很多保险资管公司过去十年未深入研究的新事物,对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投资创新、跨市场投资以及风险防范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俊波在新“国十条” 贯彻培训班上表示,“新‘国十条’是很有含金量的”,并感叹该文件出台不易,是他与多家部卫协调和争取而来的。 9/19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