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沙漠中的大胜大败,极大地打击了隆美尔,也摧毁了他的意志与自信。到1943年底希特勒再次启用隆美尔,命令他为西线B集团军司令时,隆美尔已从骨子里变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体现着“超人”意志的疯狂进攻精神消失了,隆美尔只剩下对完美技战术的迷恋。
隆美尔负责的“大西洋壁垒”海岸防御工事,主要是为了阻止盟军的登陆计划。隆美尔一上任,便制订了一项令人生畏的旨在把盟军消灭在水际滩头的防御计划。他对布雷着了迷,三番五次下部队督察。一次,他走过一片开满鲜花的田野,手下人情不自禁地说:“这里真美啊!”他却冷冷地道:“记下来,应在这地方埋上1000颗地雷。”当得知工兵们每天只埋10颗地雷时,他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地说:“不行,要埋20颗!”
指挥盟军登陆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为迷惑隆美尔,精心策划了一个欺骗计划。他们重演隆美尔在非洲初战告捷时的一幕,在多佛尔附近虚张声势,用木头、纸板、帆布和橡皮建造了假营房、假坦克、假飞机、假舰艇。这支影子部队热火朝天,伪装成要从加莱登陆。
在这些假情报的误导下,隆美尔一开始就押错了宝。他在加莱海岸修筑了一道5至6英里宽的防御地带,以岸炮阵地和坚固支撑点为依托,各支撑点之间敷设大量地雷和障碍物。水中还设置了障碍物和水雷区。而诺曼底地区的海防工事远不如加莱地区。
1944年6月6日凌晨,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天亮的时候,狂风巨浪的英吉利海峡突然放晴。艾森豪威尔一声令下,盟军万舰齐发,天空中布满了飞机,密密麻麻的战舰和登陆舰艇驶向诺曼底地区。美英3个空降师先在登陆地域两侧纵深处实施空降,占领登陆区内的重要设施,接应登陆部队。一个半小时后,美、英军第一批登陆部队5个师分别在5个登陆地段登陆。
10点15分,正在家中为妻子庆祝生日的隆美尔得知盟军登陆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顿时呆若木鸡,面无血色,毫无表情地喃喃自语:“我太蠢了,我太蠢了。”他匆忙赶回,仓皇纠集军力四处填补漏洞。但在盟军巨大的攻势面前,驰援的德军像雪一样被融化掉了。隆美尔再次面对当年在沙漠上遇到的那种无法扼制的溃败,他与希特勒的分歧也再次显现出来。
精通战术而不懂战略的隆美尔对正治更是一窍不通。无论是做希特勒的卫队指挥,还是后来指挥大军在沙漠上纵横捭阖,隆美尔都没有加入纳粹當,这就是明证。军事上没有希望了,他于是想到了正治解决。1944年6月29日,在希特勒主持的一次大本营军事会议上,隆美尔一而再再而三地要谈谈德国的正治局势,希特勒每次都阻止了他,要他只谈军事。而对军事,隆美尔已经无话可说了。一位标准的优秀的职业军人竟然对军事无话可说,这不能不说是隆美尔的悲剧。最后,希特勒恼羞成怒,索性手朝地图上猛地一击,说:“陆军元帅,还是离开这里吧!”把隆美尔撵出了大厅。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希特勒。
3个月后,隆美尔牵涉进“7月20日阴谋用定时炸弹谋害元首”的案件中。10月14日,柏林来的特使给在家养病的隆美尔带来了两种选择:要么按叛国罪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被钢琴弦吊死;或者服毒自尽,为他保密,举行体面的国葬。隆美尔在极度痛苦中选择了后者。在日记中,隆美尔写道:“对于我,历史将作出怎样的裁决?如果我在这里胜利了,谁都会说,一切全是光荣……倘若我失败了,任何人又都会因此而责备我。”
对于隆美尔在军事上的优缺点,英国元帅卡弗在他主编的《现代世界名将》中评论道:“隆美尔在战场上获得的成功更多是出于战术天才,而非战略创见。他对德国的军事战略贡献不大。德国军事史上其他伟大的人物,如格纳森诺、克劳塞维茨、毛奇、施利芬等等,都处在普鲁士和德国重大战略的伟大传统的中心。隆美尔虽然也身处同列,但其成就完全在战术方面。同上述人物相比,他只能身处其侧。”
隆美尔死后妻子的情况:
1944年10月14日清晨,正在家中等待希特勒命令的德国元帅隆美尔接到了噩耗:他已被指控谋害元首。鉴于隆美尔的战功,希特勒给他两个选择:一是接受法庭审判,二是服毒自杀。如果隆美尔接受自杀,死后实行国葬,家属享受元帅抚恤金。隆美尔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后者。他向妻子和儿子说明之后,最后一次拥抱了妻子,钻进前来接他的汽车。15分钟后,隆美尔在车中服毒自杀,时年53岁。在临死之际他实现了自己对妻子的承诺:像爱自己生命一样爱妻子。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