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军事资讯

2003年海军361潜艇事件真相 361潜艇牺牲烈士照片

时间:2017-04-07 14:53:29  

  “勇敢的哥哥”

  5月6日,记者驱车100多公里来到麻城市张家畈镇李家铺村烈士汪才胜家中,心情不由得沉重起来。

  烈士的母亲和妻子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击倒,茶饭不思。亲戚们都围在床前,但不知道该说什么。

  1992年,正上初三的汪才胜报名参军,650多名新兵,他是当年被选拔为潜水兵的2人之一。

  汪才胜的老师们回忆说,他身体特棒,聪明,对人也很热情。李家铺小学校长张新良说,去年春节他还来给我拜了年。我教了30多年书,不知道教过多少学生,他是很不错的。

  汪家里的木箱里放着一捧牙膏、牙刷。汪才胜的父亲汪炳华说,儿子很孝顺,每次回家来,总要买足这些小东西,够家人用上一年。人也很勤快,回家来总要帮着干活,就是房间都是自己打扫。

  汪才胜的弟弟汪顺峰对记者说,兄弟俩自小就一起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哥哥篮球打得特别好,人也很勇敢,有韧劲。”

  汪顺峰说:“现在哥哥走了,我也想参军。”记者周文峰

  编后:

  他们是一群平凡朴实的军中男儿。在出海训练时,因潜艇机械故障,他们永沉海底。

  湖北的好山好水养育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父老乡亲培育了他们,军队的熔炉锤炼了他们。

  他们短暂的一生,没有创下惊天动地的伟业。在家,他们是孝顺的儿子、是责任心强的丈夫、是严厉而又慈祥的父亲;为国,他们是舍生忘死的战士、是和平的守护者。

  他们是家庭的脊梁,是国家的脊梁。

  他们的名字,铸成两个闪光的大字:军魂。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程福明、朱守田、胡虎、刘玉龙、张少云、肖志高、李健、卢继发、汪才胜、李丛芳、陈道远、吴杨、冯臣杰、赵长平。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361潜艇事件的真相吧!

  2003年4月16日,一艘属于中国人民解放海军北海舰队,编号361的“明”级柴电潜艇日前在渤海和黄海交界处进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人兵全部罹难。

  中国海军361潜艇海难发生于2003年4月16日。2003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361号潜艇在内长山以东中国领海进行训练时,由于指挥操纵不当造成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人兵全部遇难。2003年5月2日新华社对此事报导,但未指出失事确切日期,潜艇事后被拖回港口。中共中央军卫主席江泽民5月2日发了唁电。

  香港文汇报披露潜艇失事的主因是潜艇充电时进气阀未打开,以致艇内氧气短时间内耗尽,搭乘人员窒息而死。根据事后的调查,事发的经过大概如下:事故发生在四月十六日,该艇在返回青岛威海基地途中。起因是需要为潜艇各个系统重新蓄电。按照程序,蓄电需要发动柴油发电机,而这种发电机发动时会消耗艇内大量的氧气,故潜艇需要上浮至接近海面,打开位于突出的部分的可伸缩进气通道,使其道口完全接触大气,再吸入空气。而调查发现,事故发生时,进气通道的阀门因机械故障没有打开。柴油机发动后较快的消耗艇内氧气。事后取得的有关数据显示,艇内的氧气在接近两分钟的时间内基本消耗完全。而此时,该艇正在进行「静默」训练,因此根据命令切断了与艇外的联络。这样,艇外人员没能及时发现出了意外。而,按程序来讲,各舱盖当时是关闭的。而由于氧气消失的关系,造成了艇内外的气压差。在负压力下,舱口不能从内打开。这样,在失去了维生的氧气十几分钟后,艇内人员因为机械失灵而全员丧生。

  中共中央军卫于6月13日给予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海军北海舰队正治卫员陈先锋及其他8名有关人员行正撤职、降职等纪律处分。同日中共中央军卫免去石云生的海军司令员职务、杨怀庆的海军正治卫员职务。尽管报导并未公布易人原因,但一般相信与361号失事,造成70名人兵全体罹难有关。

  361艇属海军北海舰队12支队,该支队由4艘同型的「明」级潜艇组成,分别为359号、360号、361号和362号,编制为57人。

  中国军方的事故调查表明:361潜艇出事前正处于半潜的“通气管状态”,由于当时海面风浪较大,海水从通气管涌入,使通气管自动关闭,但艇内发电机却依然继续运转,导致两分钟内耗尽舱内氧气,潜艇成真空状态,70名人兵迅速窒息死亡。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