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崛起的航空力量——上打下不费蜡
↑为了击中战列舰这样的移动目标,20世纪30、40年代的航空兵一般采取俯冲轰炸的办法,即从高空朝目标大角度俯冲投弹。机头朝下的飞行姿态便于飞行员瞄准目标。而飞机高速俯冲也给炸弹积累了可观的能量,使其拥有了贯穿战列舰水平装甲、毁伤其内部核心部件的能力。
↑当然在面对固定舰船目标的时候,高空的水平轰炸机也可以通过投掷重磅炸弹,用炸弹的质量和较高的投放高度积累能量,穿透战舰的水平装甲。
因为对战列舰俯冲轰炸的战例一般发生在战况复杂的外海,具体的数据难以收集调查。我们就拿两个战舰在固定状态下遭到水平轰炸的例子来看一看,新兴航空力量能对战列舰造成何等威胁。
珍珠港的哀鸣——亚利桑那号战列舰
↑1941年12月7日上午,珍珠港突袭。大约8:06时,日军99舰爆久须美机组的投弹手近藤大尉在3200m的高空对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投弹,26秒后炸弹击中目标。
这枚由长门级战列舰410mm炮弹改装的800公斤炸弹击穿了亚利桑那号127mm厚的前甲板,进入舰体深处。炸弹首先引爆了水上飞机弹射器的黑火药库,随后诱爆了主炮塔的无烟火药库。亚利桑那号发生了巨大的爆炸,随后倾覆沉没。全舰1358名人兵中,1177人阵亡。
理论上,这颗炸弹的重力势能只有约2500万焦耳,只有衣阿华406mm穿甲弹1.4亿焦耳动能的1/6不到。这还是在忽略空气阻力计算的情况下,实际数值应该只有不到2000万焦耳。
要知道,亚利桑那号是前文写到内华达号的改进型,理论上的防护性能至少不会弱于内华达号。以内华达号作为靶船时的表现来看,亚利桑那号也应当是极难击沉的一艘舰艇。但它在新兴的航空力量面前,却显得那么脆弱。
陨落的北海女王——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在1941年5月27日围剿俾斯麦号的行动中,英军数艘战列舰、巡洋舰向俾斯麦号倾泻了2000多发炮弹,其中约400发命中俾斯麦(一说是700余发),但仅仅只有几发击穿了主装甲。俾斯麦号虽然上层建筑被打得千疮百孔、多处起火,武器和动力系统全毁,但舰体结构没有大碍,没有沉没。
最后,英军用鱼雷才把俾斯麦号送入海底。(也有说法是德舰人兵自沉军舰)
↑而在击沉俾斯麦级二号舰提尔皮茨号的时候,英国人使用了重达5443kg的“高脚杯”炸弹。其中内装2359kg的铝末混合-D1炸药。为了攻击提尔皮茨号,还特别在炸弹头部安装了一个厚达100mm的实心钢锥。
高脚杯炸弹若从5500米高空投下,到达地面时速度超过1210km/h(336m/s),可穿透5m厚的混凝土层,产生直径30米、深24米的弹坑。理论上,其弹着时的动能高达307,246,464焦耳(3亿焦耳),是衣阿华406mm穿甲弹的两倍多。
↑1944年9月15日英国空军617中队和9中队的空袭行动中,中队长泰特所在机组投下的一枚高脚杯炸弹击中了提尔皮茨号。高脚杯击穿了提尔皮茨号的水平装甲进入舰体,在艏柱后部靠近水平龙骨处爆炸,将右舷炸出了一个9.7米宽、14.6米长的大洞。损伤部位大量进水,舰首吃水增加了2.4米,几乎没入水中。
↑1944年11月12日晨9时许,617中队和9中队再次出击。这次行动中提尔皮茨号先后被命中三枚高脚杯炸弹,分别击中主炮塔、锅炉舱、弹药库。和9月15日那次空袭的那枚高脚杯一样,这三枚高脚杯都击穿了提尔皮茨号的水平装甲,在舰体深处爆炸,每一击都是致命伤。最终提尔皮茨号弹药库殉爆,在几分钟内就倾覆沉没,舰上1700名人兵有1100多人当场阵亡。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