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古稀的胡鹏飞已经将大部分积蓄捐给故乡———安徽省舒城县,用于建设完全公益性的“启德文化院”和全县的教育事业。
启德文化院为中国寺庙殿宇式建筑,红墙歇山顶,挑檐回廊,庄重肃穆,大气磅礴。主楼慈母宫,坐东朝西,高台拱门。二楼以上为玉砌雕栏,凝重大方;内廊门窗为樟木透雕,精工细琢;大殿内雕梁画栋,浮雕图案,挂落飞罩,色泽亮丽,技艺高超。三层正殿分别供奉先圣先贤造像,慈善庄重,崇高圣洁。慈母宫正前方为九龙照璧,左右矗立华表。高耸的华表象征华夏民族威武雄壮、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慈母宫右侧为文物珍藏馆,陈列孙中山先生的《遗嘱》、老子《道德经》等汉代砖刻和名人字画,并为民间个人收藏提供保护条件和展示场所。
启德文化院导游词
启德文化院始建与1997年5月,是台湾启德机械起重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鹏飞先生投资兴建的,至目前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面积82余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整个文化院由慈母宫(三层正殿分别供奉道教尊神和先圣先贤造像)、慈航殿(供奉千手观音)、文物珍藏馆(陈列孙中山先生的《遗嘱》、老子《道德经》等汉代砖刻和名人字画,并为民间个人收藏提供保护展览场所)、文书院(珍藏中外典籍,开展图书阅览活动,为本地人民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南北综合楼(为来宾贵客提供宿食方便)另外还有九龙璧、华表等建筑群构成。院内花木扶疏,假山喷泉,供游人观赏休憩。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宏伟,为目前国内城市道观之首。
启德文化院是建造者回报社会、建设家乡的社会公益设施,不收费、不传教、不收弟子、不参加任何社团组织。其目的是让人们在这里瞻仰先圣先贤,参观历史文物,潜读各类经典,欣赏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体会生态园林之美。以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净化心灵之目的。
启德文化院为庑殿式建筑风格。庑殿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其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因此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只能用于皇家宫殿和坛庙建筑。象故宫的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庑殿建筑是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拳象征,其它人府、衙属、商埠、民宅是绝对不允许采用庑殿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特殊的正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启德文化院采取庑殿式建筑,一是道教为中国的本土宗教,自张陵(道号张道陵)始创1800余年以来。它的教义已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自唐、宋以后,历代帝王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对道教的信奉和大力推崇,已与皇拳正治不可分割,道教的地位也达到登峰造极。所以,在建筑形式上采取象征皇拳的庑殿风格也是理所当然。
屋面用黄色琉璃瓦,一是按道家五行之说,中方“戊己土”,统领四方,是代表大地的颜色,亲土、爱土、入土为安是农耕民族的精神理念;二是代表皇拳;三是代表炎黄子孙的黄皮肤。其墙壁为红色,是因为红代表太阳,代表喜庆与吉祥;二是中国人受孔孟中庸哲学影响,处世取向中和、谦让、沉稳,红色热烈,可以在精神层面上唤醒激励人们。(西方建筑多用白色,可能是因为西方人性格浮躁激动,白色为冷色,可以稳定人的情绪。)
当跨入文化院时,请大家注意一下大门上的这种乳钉,叫“浮沤钉”,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对!大门上是横九竖九81钉,九是大数,只有帝王才能用九九之数,王公臣僚的门钉数将逐级递减。老百姓家的门是不能装钉的,否则就是僭越。这种“浮沤钉”的用途,一是辟邪与装饰,二是借“丁”的谐音,希望钉多“丁”多,人丁兴旺。 2/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