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嫂嫂合集500篇txt 嫂子的香味小白
我的爷爷王宏泰,出生于1880年。爷爷是“山”字辈,按族谱的顺序,是王家第六代子孙。(道、可、金、邦。江、山、悠、长。文、易、全、志。)他有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二,因“山”字辈取名“宏泰”,“泰山”的“泰”。其他兄弟也是以名山命名。听说在邦子辈和江字辈出过两个物,都是省级以上的人员。后来我们这个族谱就没有出过大人物了。我爷爷虽说是个平凡的人,但他的一生却不平凡,做了几件大好事。他做的这些好事,是值得我们这些子孙后代效仿和传承的。
他的人生有十五年对他的家人和我们这些后人来说是空白的。他十六岁离家出走,三十岁还家。他对这一段经历,只字不提。只知道他在上海,做什么不知道。看他的气派和身手,在上海一定干着不平凡的事。
在爷爷那年代,年轻人娶老婆最讲究的是一双脚。三寸之內称为“金莲”。谁取了一个“金莲”的小脚做老婆,说话比别人都响亮,面上也很有光,站在人面前都高一头。若是娶了一个大脚老婆,就像做了一件丢人的事,人前人后都矮一节。媒婆上门提亲,男方都会问,女孩的脚有多大?甚至在有的男人眼里,再美丽的脸蛋,也不如一双小脚好看。
我的爷爷有个童养媳,他俩同龄,叫银杏。没有缠过足。因为她家贫穷,买不起裹脚布。家里三个姐妹都是大脚。
爷爷很嫌弃这个童养媳,几次想退掉这门婚事,但太公和太奶奶不允许,爷爷也没有办法。
他俩很少碰面,总是绕着走。16岁的那年春天,爷爷在田井旁和她相遇。趁银杏不注意,他一肩膀把她扛到田井里。然后离家出走了。
爷爷离家的第二年,江北受了旱灾,(爷爷的老家在江北桐城)生计困难,太公就举家(现六口,夫妻二人带二儿二女。本来四个儿子,四个女儿。老二宏泰离家出走,老四偷偷的跟着戏班子学猴戏去了。二个大女儿己经嫁人了。现在身边只有老大,老三两个儿子,二个未出嫁的女儿。)逃荒到江南。离老家将近200公里的南陵县一个叫沈家庄的地方住了下来。
太公带着他两个儿子,帮人家打短工维持生活。闲着的时候到处转转,他发现在沈家庄的北边,四五里地的地方,有个山冲,有一二里路长。山淖里没水的地方,长了一些草和很少的柳树,被水淹着的地方都是空白处。可开垦很多的田地,也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那时候人少地广,荒芜的土地很多。只要不懒,能吃得苦,挣个温饱是不成问题的。这条山冲是本庄沈财主家的,是没有开垦过的荒山冲。
太公租下这一条山冲,把家就安在山冲的上半截。全家人吃苦耐劳,奋力苦战,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开垦了100多亩荒田荒地。
几年以后,他们又在山坡的阳面,建起了五栋20多间简单的土墙茅屋;住人,储备粮食,住牲口,放农具。从此这个六口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了自己的名字——王庄。
二
天道酬勤,连续几年的风调雨顺,太公家的日子一年好似一年。他买下了开垦的所有田地,还有周围的小山丘。
家里是年年丰收,年年添丁加口。从六口的一个小家,十几年后,成了一个20口的大家,人口翻了三倍多。
孩子多,缺少人照顾。吃饭的时候,总是摔了碗,又丢勺;这个碰着,那个又磕着。一歺饭几个人都忙不过来。后来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在一个又厚又长的木櫈上,剜十几个碗一样的洞,每个洞边上用细绳系着一个勺子。把饭和菜盛在里面,孩子们在一条矮长櫈上坐成一排,高櫈和矮櫈固定在一起,挪不动。孩子坐在上面很稳。吃饭时你看我,我看你。相互竞争,吃的是又多又快,不浪费饭菜,又安全。给大人省了很多的功夫。
俗话说,人走鸿运狗都上洞缸。家里的一条大黑母狗,大便的时候上厕所。这条狗,还有一条母牛,都是从江北划水过来的。由于船小载不下它们,它们就随着主人的小船,从江北游到了江南。可想这条狗和这条牛的毅力有多坚强。这条狗和那条牛是我们祖上的两个传奇。
那时候山上的野兽很多,特别是狼和野猪,成了家禽和庄稼的大敌。 1/15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