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美团点评在开盘不久后大涨5%,站上163港元,随后进一步拉升,市值逼近万亿港元大关,再迎历史新高。
5月27日,美团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美团一季度总营收达到167.5亿元。股价高涨之外,近日甚至还有传言称美团即将并购滴滴。
美团、滴滴此前各有过一次重大的合并,美团与点评合并,确立了行业老大的地位;滴滴与优步合并,确立了出行行业的垄断地位,在之后的过程中,还发生了面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收购,美团收购了摩拜,滴滴收购了ofo。这是一系列攻城略地的扩张,导致这两个企业有了交集,也开始有了摩擦。
距离滴滴、美团的打车、外卖大战已经过去两年,平静的局面再次被打破。今年3月,滴滴宣布上线新服务滴滴跑腿,而这正是美团的基础服务之一。随后,滴滴货运浮出水面,近日滴滴甚至注册了一家旅行社公司,将目光瞄准了美团最赚钱的酒旅业务。
套用王兴的那句“如果美团和滴滴打起来,这不是一场战役,这是战争!”——而如果美团和滴滴联手,这不是一场合并,而是统一。
美团账上钱不多,但这并不是障碍,就像合并点评一样可以换股或者增发。但有观点认为,滴滴最后一轮融资估值500多亿美元,即使滴滴愿意从了美团,那些最后一轮融资的投资人愿意吗,最重要的是,滴滴的股东阿里巴巴会同意吗?
一季报亏损股价却创新高,美团的机会与隐忧
无论美团收购滴滴是不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情,这也从侧面体现了美团的实力,对于中国的TMT江湖来说,“千亿美元”市值就是近十年来互联网公司最高位份的门槛值。毕竟除去如今的ATM,一度最逼近千亿市值的公司只有百度一家。如果“以市值论英雄”,从BAT到ATM,美团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第三级。
从Q1财报看,美团似乎证实了外卖公司“疫情受害者”的处境。财报显示,美团整体营收同比下滑近13%,其中,外卖业务营收下疆敩11%,到店酒旅业务濒临停摆,同比下滑31%。净利润更是下滑到-10%,结束了连续3个季度的净增长。
这意味着,美团此前自2019年第二季度首次实现盈利,并连续保持了三个季度的盈利局面被打破,又回到了亏损的日子。
然而,虽然营收亏损,但美团股价还是走出疫情阴影,在最近两个月保持了上扬走势。
为什么?实际上,虽然受疫情影响,美团营收下滑,但Q1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实际上都超过了市场预期。市场预期净亏损16.41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4.3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2.163亿元,同比减少79.4%。
即便在疫情“黑天鹅”、饿了么加注,甚至以顺丰“丰食”为代表的新玩家进场的情况下,美团领衔外卖龙头的竞争格局依然无法被撼动,至少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玩家有能力撼动美团的市场地位。
此外,美团一季度财报显示,美团“餐饮外卖”业务的经营利润率由正值3.1%转为负值0.7%,业务变现率从2019年同期的14.2%下降至13.3%,但是每笔餐饮外卖业务订单的平均价值同比增长14.4%。
对于美团而言,餐饮外卖仍是美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餐饮外卖业务订单的平均价值增长,意味着盈利将会增加,只要恢复至以往的订单水平即可实现这一预期。有了利好的预期,资本自然也顺势涌入。
疫情会暂时冲击美团的线下业务,但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和阻隔美团的基本面和它变大的前景,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在这份并不好看的财报出来后,美团在资本市场却大受追捧。再加上MSCI大幅提高美团拳重,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对美团的认可。
美团外卖业务体量庞大是立身之本,但长期陷于亏损中,它承担着整个美团生态的流量入口。真正赚钱的业务是到店、酒店和旅游业务。营收占比20%的到店酒旅业务才是美团净利润的主要来源,毛利率高达89%。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美团点评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1.1%至人民币31亿元。
“现金奶牛”到店和酒旅业务,在疫情期间受到的打击最严重,相比外卖业务,到店和旅游业务恢复元气要花费的时间会更长。王兴判断,因消费者对卫生的担忧将持续,城市旅行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他预计,酒店预订业务的体量和收入增长在第二季度将继续为负数,甚至在2020年全年都将为负数。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