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优点是形式完固,自成一国,应有尽有,春秋时晋以此立国争霸,缺点是出击不如关中、河北平坦方便。山西吕梁、太行包住的中间类似于一个葫芦,葫芦腰容易被切断。
山东似一小关中,故齐之地,东有大海,西有大河,南有穆陵关,亦非全无险要可守,且擅渔盐之富,也是根据地的一选,后期运河发达,更是掐死北方咽喉,朱元璋取大都,则先定山东,断其运道,不过确实是利攻不利守。
洛阳西有崤山、函谷,东有荥阳、虎牢,北有黄河、孟津,南有龙门、伊阙,看似天险,实为天牢,因为从四处险固进至洛阳城下,都只须一天,战略纵深狭小,所以张良反对在此建都。
后来李世民灭王世充,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攻占洛阳周围的据点上,等到占领四处险要,反而方便唐军阻断救援,王世充空有河南、安徽的大量援兵,只得做了瓮中之鳖,就连来救的窦建德也屯兵虎牢关下,被李世民寻机一并灭了。唐军河阳之溃后,李光弼弃洛阳守河阳,就是把史思明关进了天牢,任自己揉捏。可见洛阳看似天险的迷惑性害人不浅啊。
此外,方城山似在伏牛山与桐柏山交界之处,南阳盆地北端,而非南端。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比喻说法,二地貌似相距甚远。
楚灭申、邓,得方城,强则从此进取中原,宰割陈蔡郑宋,弱则退入方城,据此自守,晋人悬师在外,束手无策,且由于山西南下不易,晋人行动常比楚人慢半拍,直至用孟献子之策筑城虎牢,取得战略前沿。
荀文若曰:昔汉高据关中,光武定河内,皆深根固本以致天下。
后汉之世,寇恂则比于萧何,邓禹则差强张良,耿弇则仿佛韩信,但又都是缩水版。
以下内容来自问答平台知乎:
01:为什么东周时的齐国灭亡之后,今山东省地区再没有作为独立而有重要影响力的割据板块出现过?
齐鲁的战略形势就是因为地理吃了亏。黄淮海平原一马平川,华北一体,山东丘陵地势稍高,但实在没有资质可以摆脱和燕赵淮泗一体的大格局。
山西同属华北。但西有黄河,与同样黄土高原的关中隔断,东有太行,与河北山东隔断。所以北方分裂,关中与河北为两个中心争夺北方,山西夹在其中,谁有了晋阳这个砝码,谁就基本稳赢了。
山东齐鲁不同。东边靠海,虽是边角,但没有秦楚那样大后方战略纵深。
更加没有肴函那样雄视天下的险要,他的命运只能被定格在附属于以河北为中心的关东集团,或臣服于以关中长安、河南洛阳为中心的北方、大一统天下。
偶然有几个例外爆表的超常表现。但也就蹦达那么几下。
但是说齐鲁之地内乏强兵,这就太绝对了。
齐国的崛起,占了开发优势、边角地理天然决定,以及经济发展。
最重要的一点。齐国开发的好,和中原一样甚至后来居上,现在也是,人口前几的人口资源大省。
人口分布密集,人口资源充足。
最直观的表象是什么?
人口多,从事农业人数足够,经济发展支柱完备,兵员充足,一整个逻辑链条下来,结果就是军事能力强!
岂不闻战国齐技击,魏武青州兵乎?
综上两点,这样一个有强大军事潜力的地方,同时又没有险要的地方,想控制他怎么办呢?
把他分割了!
齐鲁地大。秦并天下三十六郡,齐地分为齐郡、琅琊郡、薛郡三地。
刘邦出于其他考虑把整个齐地封给了大儿子刘肥,希望凭借齐王七十余城的强大力量牵制吕氏。后来铲除诸吕,内有周、陈勋戚,外有齐王宗室,朱虚侯居中协调,一举事成!
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高祖六年,立肥为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
可惜最后帝位没落在齐王支系上,给了戍边母家地位低微的代王文帝。
吕后已经早于文帝开始把齐国瓜分削弱了。
汉代的情况,看这张图就够了。齐鲁之地被青州、兖州、徐州瓜分,三州治下十数个郡国。这样你还能希望他作为整体有啥作为? 5/9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