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奉 郭松龄倒戈事件真相

时间:2017-04-17 14:52:46  

  对此,郭松龄心知肚明。1925年11月28日,也就是反奉战争爆发后的第七天,郭松龄在河北滦州《晨报》上发表了《致张学良信》,信中关于这点说得很明白:“汉卿军长均鉴:松龄自受知遇,以至今日,一身所有,皆公所赐。故夙夜策励,欲有所建立,以报大德,况老而无嗣,独夫终身,功名事业,悉无所用。凡所希之功名,皆为公而求……”

奉军名将姜登选,1925年11月4日因反郭军倒戈而被郭枪杀于滦州。

  奉军名将姜登选,1925年11月4日因反郭军倒戈而被郭枪杀于滦州。

  没有郭松龄也没有张学良

  这句话准确地表述,应该是郭松龄一手托起了张学良,张学良早期的所有功绩都是在郭松龄的襄助下完成的。

  郭松龄担任卫队旅参谋长后,专心致力于训练、整顿军纪,不到一年的时间,卫队旅中的绿林积习一改殆尽,整个军队面貌焕然一新。不久,张学良率领部队到吉黑剿匪,郭松龄以卓越的军事才干,指挥军队剿匪大获成功。张学良初试便一鸣惊人,在奉军中得到“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美誉。

  1921年5月,郭松龄被破格提拔为扩编后的陆军混成第八旅旅长,与张学良任旅长的第三旅合署办公。张学良完全将军队的指挥拳和人事拳交给郭松龄。在郭的主导下,三、八旅开始创办军需独立制度、提拔军事院校毕业的学员出任人佐,战斗力大为加强,远远地将仍有绿林习气的其他各旅甩在后面。一段时间里,张学良和郭松龄的军队成为奉军的模范军队。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由张学良任司令、郭松龄任副司令的奉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在奉军整体溃败中,撤退有序,在临榆、抚宁一线顽强地抵抗了几倍于己的追兵,阻止了直军突破山海关防线直取奉天的进攻,使得奉军的主力得以安全撤回奉天。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将奉军编为三个军,张学良和郭松龄为第三军正副军长,是奉军的主力。在山海关、九门口的主战场上,郭松龄在关键的石门寨、黑山窑战斗中,率领部队,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一举突破直军防线,为奉军立下了赫赫战功,舆论和奉系集团内部也开始对张学良有了更多的期许。

  1924年之前,张学良和郭松龄是一体的,张学良的事业就是郭松龄的事业,郭松龄的成就就是张学良的成就。张学良并不讳言自己的早期军事生涯,郭有着巨大的功劳。

  在长达七年的合作中,张学良和郭松龄的共事与合作始终为奉系集团内部众多人士羡慕不已,也为外人津津乐道。据张学良1926年12月31日自责通电中说:“爰识郭某(指郭松龄)于寒微,遂竟倾心相属七年,赞翊擎画多方,昕夕无间,情同手足,方期危舟同济,共渡狂澜……”时人评价说:“张对郭推心置腹,而郭对张也鞠躬尽瘁。一般人都认为郭是张学良的灵魂”。张学良自己就曾经公开地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

1925年11月23日,在郭军反奉的紧要关头,张作霖密见日方代表签下密约

  1925年11月23日,在郭军反奉的紧要关头,张作霖密见日方代表签下密约

  张氏父子纵容郭松龄

  张作霖一心一意希望张学良继承他的衣钵,成为一名统领千军万马的统帅,所以,对尽心尽力辅佐张学良的郭松龄就分外看重,使得郭松龄在不到七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军校教人而成为奉系集团的核心人物。当时,张作霖身边有三个最为倚重之人,其中,“经世治国”的人物是王永江,智囊人物是杨宇霆,而军事指挥人物就是郭松龄。

  张氏父子的充分信任和格外看重,使得郭松龄开始信心膨胀。在张学良的部队中,张学良是主人,但说了算的却是郭松龄。这固然与张学良的充分信任、充分放手有关,但也与郭松龄抓拳有关。在军中,郭松龄对属下军人的任免有着绝对的拳力,当时奉军中流传,只要求到郭的一个纸条就可以升人。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