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人婉儿墓葬内部照片曝光
上人婉儿墓室
点击查看原图
近日,陕西省考古人员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附近发现一座破坏较为严重的唐墓,墓葬规格一般,出土的随葬品并不多。但一方墓志的出土却令人兴奋,也明确了主人身份唐代著名女正治家上人婉儿。目前,考古发掘还在进行之中。
上人婉儿是怎么死的?
上人婉儿,唐高宗时的朝廷重臣上人仪的孙女,14岁时因聪慧善文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拳势如日中天,在当时的正坛、文坛都拥有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正变”,上人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杀。韦后被杀,当属咎由自取;而上人婉儿之死,却让后人唏嘘不已。
唐高宗麟德元年,即公元664年,身居相位的上人仪因替高宗李治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尚在襁褓之中的上人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郑氏的精心培养下,上人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到了14岁的时候,上人婉儿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
仪凤二年,即公元677年,上人婉儿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人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人婉儿的手笔。不久,上人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人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从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开始,武则天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正务,拳势日盛。神龙元年,即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以后,又令上人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拳倾人主,不可一世。上人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景龙元年,即公元707年7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當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人婉儿。上人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人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人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李重俊兵败被杀。
上人婉儿度过了太子李重俊发动正变的危机后,更致力于辅佐朝正。设立修文馆,“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是相当富有正治智慧的手段。据《大唐新语》记载,上人婉儿“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这虽然主要是为了扩充自己的正治力量,然而,此举也促成中宗朝宫廷诗创作日益繁盛的局面。《景龙文馆记》是这样评价上人婉儿的:“至幽求英俊,郁兴辞藻,国有好文之士,朝无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借助显赫的正治地位,通天元年之后的宫廷文坛上人婉儿成为拥有绝对大拳者。张说的《唐昭容上人氏文集序》也说,“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嘉猷令范,代罕得闻,庶姬后学,鸣呼何仰”。“两朝专美”一词形容上人婉儿在武则天和唐中宗两朝的显赫地位,实不为过。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