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9、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10、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就是:马上反抗。
11、“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12、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七、“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
知行合一,“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1、真理就在心中,但必须去事上练,只有去实践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真理。而且,这两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
2、安定情绪,物我两忘,不是什么都不想,死人才什么都不想呢。
3、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4、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5、要祛除声色货利的私欲,就要在静坐时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祸根都搜寻出来,然后祛除。
6、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7、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8、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9、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0、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11、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12、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3、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14、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5、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16、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7、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