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王阳明著作有哪些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时间:2017-10-18 14:06:33  

  八、重振士风的意义——《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左东岭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后世关于王阳明的评价出现两极,《明史》赞其“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王士祯赞其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然而顾炎武却将明朝覆灭归咎于王学的空谈误国,“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之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卷七)清张烈则认为:“阳明一出而尽坏天下之学术,坏天下之人心。”(《读史质疑》卷四)。但略加分析便可发现,褒者多专注于阳明自身所具的事功和气象,贬者则多看到其学对后世的影响中不好的一面。

  左东岭在《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一书中却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即从有明一朝士人心态变化的角度来看阳明的意义。书中以方孝孺、于谦、“三杨”、陈献章等为代表,展现了阳明之前明朝士人与朝廷之间道与势的纠葛与博弈,比及武宗即位,一意孤行,与文人集团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对抗,并最终给予文人们极大的打击,士风由此萎靡不振。因而王阳明的出现便显得意义非凡,他提出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以及“致良知”等莫不给士人以启发,士风因之别开生面。

  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明朝前期的士人将自己的存在意义始终紧紧地与朝廷联系在一起,士人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被毫不犹豫地固定在出仕为人之一途……而王阳明的人生实践与心学理论却向士人指出: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不在外部世界,他既不是朝廷的褒奖或贬斥,也不是先圣的经书与格言,更不是世俗的诋毁与赞誉,这个标准就在你自己的心中……这不仅大大拓展了士人的现实生活空间,同时也使其精神世界更为丰富,从而使他们的自我生命得到了安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阳明心学的出现重塑了明代士人的心态。”

  以上书目之外,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以及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关于王学均有精到的论述,理当读之;陈来的《有无之境》和杨国荣的《心学之思》以西学为基础,从“比较哲学”和“存在”等维度分析王学,别有洞见,也可一观。

  21世纪是王阳明的时代,是心学的时代,不懂王阳明的心学,上网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

  什么是心学?心学讲了什么?这是一个复杂到爆炸的问题!无数人看了无数本书,最后除了无数个问号,啥也没懂。

  小编从《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中摘取了60句王阳明一生最经典的语录,只要读懂这60句,就了解了庞杂难懂的心学体系,就读懂了王阳明这个人。

  一、立什么志就是什么样人

  ▼

  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3、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

  4、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5、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6、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7、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二、空想而不实践,就是一场空

  ▼

  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1、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2、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3、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

  4、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