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船队行至古里附近时,终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这位在海上奋斗近三十年的伟大航海家,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1-9日之间),在印度南部西海岸的卡利卡特逝世,终年六十二岁。为考证郑和死后究竟葬于何处,陈显泗、马光汝及郑宽涛多方寻找证据。期间据常熟一造船厂老工人讲,古代远洋船只每艘船上都设有一间停尸房,专门用来停放将领尸体,相当于现代的太平间。
明朝的造船技术很发达,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人死后放置停尸间不会腐烂,加之海水是咸的,将尸体用海水浸泡后,即使是夏天也不会腐烂。“郑和死后,宣德皇帝赐葬南京牛首山,在古代赐葬必须是尸体安葬,不可能是衣冠冢。另外在明代,用水银作防腐处理已盛极一时,即使布衣百姓存放尸体,也可以采用水银防腐。这一观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原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专家庄为玑教授就曾证实。何况像郑和这么重要的首领怎么可能葬于大海?”马光汝认为,明朝行游在外的海船上都备有两副棺椁,专供保存首领尸体,这些在《琉球志》上均有记载。
谜案6:中国此后为何闭关自守
郑和下西洋后,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即销声匿迹。但这个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壮举,对打通东西海道,密切中外友好交往,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都起到重大作用。那为什么在明代中期以后这种航海被终止,中国也由开放正策改为闭关自守了呢?
郑和在第六次下西洋回国后,明成祖便因财正问题,不再大力支持耗资巨大的船队出海。明成祖驾崩后,明宣宗在最后一次(第七次)航行后不久,下令严禁船只出海航行,以及停止所有建造远洋帆船及修缮工作,违反者都被处决。至此,中国的海上事业日渐衰落,自此开始步向闭关自守的时期。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际贸易和其后的工业革.命,把西文世界推向了现代化。
邓小平曾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的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中国被侵略了,包括以后的清朝康乾时代,都不能说是开放的。”支费浩繁荣,库藏为虚(《明史》卷三百三十二),是终止下西洋的直接原因。据粗略统计,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了约二千艘海船。另据计算,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由此可见,下西洋船舶耗资之巨。
而这还只是一部分,此外,对大量的外邦来朝贡者,论级行赏,数字极为可观,明成祖曾说:“朝廷取四夷,当怀之以恩。今后朝贡者,悉以品级赐赍,虽加厚不为过也(《永乐实录》卷一百一十九)。”其实说到底,终止下西洋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国力由盛而衰。
毋庸置疑,明朝是我国航海业盛况空前的年代。据记载,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来自30多个国家的1200余名使臣随郑和船队来到了中国。中国的外交经济达到鼎盛,即便在唐朝也不多见。“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既耗费财正,又浪费人力物力,实属得不偿失。这些人只看到了一点,而忽略了郑和下西洋的真正意义,它不仅促进了我国航海业的发展,也提升了手工业、冶炼技术、民间贸易的发展。”马光汝说。
潘群教授形容说,“中国古代由盛而衰的分界线是郑和下西洋,历朝历代,郑和下西洋也代表着中国强盛的极点。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和海外交通发展史的必然结果,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然而,就在郑和去世后的五年时间里,中国不再派船队护送来访的使臣回国。1436年,爪哇国使臣在搭乘别国船队回国途中,不幸遭遇风浪,死了40多人。爪哇国王闻听异常愤怒,从此不再与中国来往。 9/10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