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篇》“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以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
《谋篇》“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拳之,因其患以斥之”;
《本经阴符七术》“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
《中经》“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遭饮酒色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
4.凡事预则立
我们在做一件事前,往往要对其预测,从而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以待成功:
《反应》“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揣篇》“先事而生,此最难为”;
《捭阖》“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5.桥梁:往者可谏,来者可追
《反应》篇“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决篇》“于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我们活着的人处在中世界,一头连着过往,一头连着未来。世界大道天行有常,都是有规律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三千大道,也有它不变的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这点,以古推今,凭今知未来。
6.知己知彼
《反应》篇“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飞箝》篇“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强调人贵自知,自知是根本。《内揵》篇强调“得其情,乃制其术”,得情制人,知彼制彼。《反应》篇又说“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强调从别人了解自己,从自己了解别人。在这里则“知己”与“知彼”是同等重要的。《孙子兵法·谋攻篇》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此则强调“知彼”比“知己”更重要。不论谁更重要,总之“知己知彼”是最好的情况。刘邦曾与大臣讨论他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原因,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就是凭借知己知彼,知人善任,才开创大汉基业的。
7.穷则变,变则通
《反应》篇说“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就是当我们说服某人时,他不搭理我们,我们就要变换方法,动之心,见其情,然后控制他。《飞箝》篇说“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这句话则说,世上没有永恒的富贵,也没有固定的师法对象,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变则变,搭建大路,准备通罗马。
8.扬长避短
《拳篇》说“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这个世界聪明的人太多,成功的人却很少,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会合理使用自己的才能。我是一个信奉“天才论”的人,为了不成仲永,作为天才只需要扬长避短。天才才智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愚人”的勤奋、坚持。做到扬长避短,成功就指日可待了,田忌赛马是也。
9.说话是一门艺术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但是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海明威曾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说话其实是一门艺术,《拳篇》说“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说客忌“五言”,言有忌讳,杨修之死是也。又“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是也。这对我们当前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要注意社会舆论。有些东西是错的,但是说的人多了,就成真。比如挫折的“挫”该读去声,但是有些地方读成阴平;氛围的“氛”读成去声的比比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筵”读成去声的也很常见。我认为长此以往,以后的现代汉语词典就可能把大众的、错误的读音订正为标准音了。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