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九层累土,博采众长
《抵巇》篇“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符言》篇“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只要我们注意细节,一步一个脚印,高山也可以攀越,深渊也能抵达。任何好事、坏事都是积少成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又《符言》篇“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凑并进,则明不可塞”,积累多,博而不偏,博采众长,方能明心控全局。“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由少而多,厚积薄发。
11.持之以枢
《持枢》篇“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虽成必败”,此处强调我们要抓住事物的关键部分,然后顺从他的本性,依实而行。《吕氏春秋·重己篇》说,力大如乌获,也不能拉着牛尾,使牛倒着走。但是一个小孩子却可以牵着牛鼻子,想把牛往哪赶,牛就往哪里去,这是顺从牛的天性的缘故。
12.交友之道,振穷趋急
《中经》篇曰“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善于救别人于困窘之中,在他人遇到苦难时,伸出援手,使对方脱于苦难,被救之人就会对你感恩戴德。“远亲不如近邻”,雪中送炭是也。我国战国时期“士为知己者死”的风气也是这样。孟尝君救济冯谖、管鲍之交是也。
13.民主正治,反抗君主
《符言》“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这句话强调赏罚分明,奖赏要守信,惩罚要公正。《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商鞅立木取信是也。
《抵巇》“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这句话强调世道如果还能治,就运用抵巇之法采取措施来弥补,使之走上正轨。如果不可治,就运用抵巇之法,循其缝隙毁掉它,然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秩序。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也。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清溪隐居着一位世外奇人,据说他一生只下过一次山。此人虽然终年在深山峡谷之中采药修道,未曾直接涉足红尘半步,看似超然于世外,但他却对山下的世事了若指掌。
他足不出户,但他却有能力把天下运筹于深山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一举手一抬足,足可惊天动地,这是因为他是历史上最牛的老师,培养出了四个牛气冲天的学生。假如没有这位名师和他的四位高徒的精彩表演,春秋战国的历史将会黯然失色,诸子百家的争鸣也会索然乏味!
这位史上最神秘的世外奇人就是鬼谷子,他原名王诩,号玄嶶子。
他是横跨多学科多门派的旷世奇才。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兵圣,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他为王禅师。
鬼谷子为什么不建议看
鬼谷子告诉你,能看透一个人的心,才能成就大事业!
这个世界上注定了会有悲剧人物,又或者说人生就是个选择题。有人选对了成了圣人,如曾国藩,有人选错了成了罪人,如袁世凯。如果论二人的前半生,袁世凯丝毫不弱于曾国藩,当然了少了一些儒将的风度,毕竟曾国藩是儒将,中国人更爱儒将。但有时候身份是不能改变的。
人生的选择有时候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恶趣味,就比如袁世凯的心里一直有个皇帝梦,曾国藩有没有发过这个梦不清楚,我猜是有的。但是曾国藩很懂得如何选择,事实证明他的赌注投对了,他终于在封建社会结束之前圆了儒家最后一个圣人梦。他之前就一个王阳明,他之后也不会再有。
当年袁世凯问他的亲信们,是否同意称帝,答案惊人的一致,同意!上承天意,下顺民意,其中包括蔡锷,袁世凯多次试探,他的态度很暧昧。像袁世凯这么聪明的人的,当然会会心一笑,放心,事成之后少不了你好处。但精明一世的袁世凯小看了这些人,其中也包括段祺瑞。 4/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