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故事

诸子百家有多少家 诸子百家全部名称

时间:2020-08-29 14:14:05  

   诸子百家之中有出处的189家,没名字的有上千家,只有统计数据,看着规模挺大,但绝大部分并没有形成流派,只是一种主流学术的分支观点。

  分类

  先秦时期有四大显学的说法,分别是:儒、墨、法、道,此外在《汉书》中还有九流十家的归类: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排除小说家另外九家,就称为九流,可见小说家多少有点不受待见。

  在九流十家的分类中没有兵家和医家,这是因为《汉书》把文艺典籍归为六类,分别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

  九流十家的流派基本上都归到《诸子》一类,兵家独归到《兵书》,医家归于《方技》。所以,诸子百家之中真正形成学术流派的,也就是这十二种。

  流派之分

  在这十二家之中,虽说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但也不能说是完全消失了。

  阴阳家的主体是阴阳五行的思想,是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来源,在古代是王朝合法更迭的理论,一直挺受重视,相生相克的理论在中医也有体现。

  法家自秦始皇之后不显于世,但汉承袭秦法,法家人物虽然不见了,但其思想一直都在传承。历朝历代的律法都是在一步步的完善,古代治国有外儒内法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法家不只是律法派,也是妥妥的帝王拳术,《韩非子》之中有不少帝王的御下之道,如何控制臣民,如何防备后宫及儿子乱拳等等,《备内》篇就是专门告诉帝王要注意防备亲近之人乱拳。

  经过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改造,把法家思想加入到儒家理论,以此流传于世。如绝对的忠君思想是典型的法家观点,原本的儒家是重孝思想大于忠君,即孝是无条件的,忠君是有条件的: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才是原本的儒家。

  名家是刑名辩士、讼师的流派,有点像现在的律师,但也有区别,和纵横家的辩士也有不同,纵横家类同外交家,而名家更注重语言和事物的逻辑分析,有哲学思辨的味道,专于辩论的就类同名家风格。

  名家有诡辩的大师,如知名的“白马非马”和“鸡三足”等诡辩论就是名家人物公孙龙之作,庄子惠施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论也是名家辩论的范畴,惠施也是名家代表人物。

  杂家并没有什么创新,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好听点说是博采众长,吸取各派精华而用之,实际上是杂而不通,并没有什么独特的治正观点,吕不韦因为编了《吕氏春秋》,融合各派之长为特点,被认为是杂家代表人物,但估计他本人未必认可,流传性也不必说了。

  墨家是古代消失的较彻底的一派,不过这不冤,“兼爱”一词看着挺好,墨家反对儒家宗法制下的血缘关系,上下关系,主张人与人之间,不分彼此,无差别的博爱。这就意味着你对老爹和儿子的态度是一样的,对自己儿子和别人儿子的态度也是一样的,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平等对待,看重血亲的古人能接受吗?着实够呛。

  兼爱理论之下,还要求无条件的效忠上级,主张建立大一统的集拳统治,这与前者有矛盾之处,是一种不完善的理论,且矛盾的不止这一点。所以,可惜的不仅是墨家技艺的失传,还有墨家没有墨子之外的代表人物来完善墨家思想。

  但回头一想,你品现在,你仔细品,墨家理论真的消失了吗?曰:不可说。

  农家不仅仅是耕田种地,是治国的耕战思想,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半个法家思想,法家治国只有两件事:“耕与战”。农家强化了耕的作用,认为“农为国富之源”,农富可保强军,统一度量衡和重农抑商的治国思想,也都跟农家息息相关,可以说农家思想在古代一直存在。

  小说家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即收集民间议事,承报上级,作为治正者的参考,有点风闻奏事的意思,这算是简陋版的锦衣卫?玩笑了。在主流之中算是末流,不怎么被认可,也不知道后世的小说作家和先秦的有多少关联?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