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另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方是无耻,很多二人转演员本身就是以丑为美,以出卖自己的尊严职悦观众,在出卖自己尊严的同时,更会无耻地践踏别人的尊严,尤其是残疾人的尊严,赵本山的成名作是模仿盲人,很多二人转演员最拿手的就是模仿傻子、瘸子、弱智、口吃,不信的话你可以随便买一本二人转VCD,从头到尾几乎都是这些东西。二人转做为一种地方戏,做为一个艺术门类,且不奢谈什么思想性艺术性,最起码的审美总该有点吧?可惜二人转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粗俗为通俗,以恶心为幽默,如果非要称其为艺术,二人转就是典型的审丑艺术,这种审丑艺术如今正在中国大行其道,相信在即将到来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这种以粗俗为通俗,以恶心为幽默的所谓小品和相声一定还是主角。”
“老子曾经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与‘恶’作了比较的缘故。人们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与‘不善’作了比较的缘故,可如今中国在二人转的恶俗之风带领下,已经到了‘天下皆以丑之为美,不知丑为何物’的地步了,相信总有一天会达到‘天下皆以恶之为善,不知恶为何物’的程度……”。
赵本山自述的一段经历可作为这位东北人写的这篇文章之旁注:“回顾过去,赵本山坦率地说他刚唱二人转的时候经常被哄下场甚至撵下台,有一次戏园子卖雪糕的对赵本山说,没关系,我跟经理说不让观众哄你,从此还真没人起哄了。赵本山对卖雪糕的大哥感激不尽,没想到对方也实在:你不上场,人家谁抽空来买我的雪糕呀,我的雪糕不全化了(《赵本山:人一火了,生活中虚假的东西就多了》)。”按人间的常理来推,赵本山不可能火起来,但是,赵本山火起来的年代,正好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年代:这个年代需要安排赵本山这样一个形象“蔫哏”的角色在其文艺舞台上充大王,才能与在国内外正治舞台上到处丢人现眼、出丑卖乖相匹配。也有人以另外一种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从著名的小品演员到电视剧制作人再到辽足新掌门,赵本山让他的人生轨迹画出了一个巨大的上升曲线。本报记者通过采访才发现,赵本山在东北不仅仅是个简单的艺人,他有着广阔而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可见一斑:东北很多媒体都为赵本山专门指定记者,这恐怕是全国其他艺人都无法享受的待遇。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赵本山今天的成就其实也不仅仅靠他个人的力量,很多神秘的幕后推手,在为他“勾画”人生曲线中的关键点暗中使劲(《从小品王到董事长:赵本山发迹的神秘幕后推手》)。”
赵本山曾经说过,“过去在农村,第一想法就是想进城,农村活太累,还吃不饱穿不暖;后来进城了演二人转也挺受欢迎,就琢磨着想上电视出大名;后来全国都知道我了,我就想挣钱,把钱挣足了;现在钱挣够了,我突然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人这一生受人尊重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赵本山现在把受人尊重看作是最重要的。但他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受人尊重,他自认为凭他的“忽悠”本事,在中国已“忽悠”到了人尊重,到国外也照样能“忽悠”到了人尊重,于是,在他“忽悠”了那么多电视观众后,又到美国“忽悠”。
那么,效果如何呢?他的东北老乡的评价是:赵本山的演出非常低俗,“我是辽西人,我们辽西把下里巴人这一层又分为两等,一种是狗挠门,一种叫傻柱子接媳妇。傻柱子到春节接媳妇回家过年,虽然情节简单,但还是有情节。狗挠门却没有情节,那是狗的自然属性,谈不上有情节,小狗就爱干这个动作,赵本山的演出就属于狗挠门。”这个美籍华人看人观事的准确性真高,直接点出了赵本山的演出:无聊和下流,“赵本山的演出就属于狗挠门。”赵本山去美国,“忽悠”到了被人告上了法庭,索赔一百万美元的人司。这也就是赵本山这次到美国来“忽悠”到的另类尊重。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