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区鹅池镇中心校校长杨正兵说,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用钱来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孩子拿着钱乱花,有的还开始吸烟。有的留守儿童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长期很差,如果突然穿戴整洁和作业做齐了,肯定是父母回来了。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农村留守老人约5000万人,约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0%。留守老人们在承担着养育第三代责任的同时,自己的生活状况也面临很多困难。
四川省万源市大竹镇万家岭村70岁老人杨耀碧,独生子常年在新疆打工,一年回来一次。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腿脚经常麻木。
“我每天都等着儿子电话。一个人在家里很孤独,待不住也要待,没事就在屋里转圈圈。最盼着能和孩子见上一面。”杨耀碧说。
2013年针对河南省十县区进行的一项社会管理综合调查发现,有60%的留守老人依然在干农活,30%的留守老人需要照看孙辈;85%以上的留守老人出于习惯或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健康体检;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是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面临的问题。
公共正策:加大扶持促团聚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流动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解决流动人口的家庭团聚问题,让这些家庭顺利融入城市生活,仍是城镇化正策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流动家庭作为城市的后来者,融入城市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简单迁移。”共青团长春市卫副书脊吴威认为,使这一群体融入城市,需要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更广泛的社会协同服务体系,同时在其城市居住、子女教育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发展学院教授翟振武认为,在未来城镇化和市民化过程中,应该创造条件,更多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流动。
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提出,需继续拓宽留守子女跟父母随迁到打工城市的路径,让孩子们享有入学、医疗等基本拳利;学校和社会机构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干预;通过产业引导,让农民实现就近工作,减少外出流动引发的家庭问题;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大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本报记者赵丽
“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常规模式。”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的这一结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流动人口总数为2.53亿,这意味着,在我国,不到6个人中就有1人属于流动人口。《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调查表明,在流动家庭中,2人户中夫妻共同流动的占81.7%,3人户中夫妻携子女共同流动的占84.7%,流动家庭平均户规模为2.59人。在农村,留守现象比较突出,其中留守儿童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5.1%。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