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留守妇女和儿子乱之伦 流动人口留守家庭何时能走出困境

时间:2017-03-05 15:09:29  

  如此众多的流动人口对家庭的渴望有多大?他们身后又反映出怎样的问题?《法制日报》记者深入留守家庭,试图勾画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以及留守老人这些特殊人群对于家的渴望。

  留守儿童

  自闭忧虑孤独寡言的童年生活

  一张废弃挂历的背面,稚嫩的铅笔线条简单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白云下,爸爸、妈妈和一双子女站在屋前,开心地笑着。

  这实在不能算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但对11岁的燕燕(化名)而言,却是她心底的憧憬。

  燕燕的家,在山东省苍山县东泉里堡村。苍山县,是山东省的劳务输出大县。燕燕的爸爸在3年前因冲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母亲为了贴补家用只能外出打工。燕燕和3岁的弟弟成了留守儿童,寄居在姑姑家。

  每天早上6点起床,帮姑姑做好早饭,整理好弟弟的洗漱之后,燕燕背上书包开始将近1个小时的“跋涉”。

  崎岖、尘土飞扬、上坡下坡……在经过20分钟的山路后,燕燕终于迈上平坦的马路,但问题随之而来。这是村庄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每到早上和晚间就会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但没有人行道。燕燕在这条人车混行的马路上,要走将近半个小时。车多的时候,她往往是和车辆“擦肩而过”。

  中午,花1元钱买的1个馒头和一袋豆奶就是燕燕的午餐。下午放学后,走完1个小时的路程回到姑姑家,做完作业就开始帮姑姑挑水做饭。对燕燕来说,做家务是她的主要任务,有些时候甚至是抢着来做。

  燕燕的姑姑说,燕燕很懂事,也许是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她有些早熟。

  燕燕总是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去做事情,看到有客人进屋,就搬把椅子过来;客人递给她零食,她的第一反应是喂给姑姑的孙子……

  她也不喜欢说话,给人的感觉是害羞,甚至有些拒绝。与人相对时,燕燕总是低着头抠手指甲。如果有人问起她的父母,会看到滴落在她手上的泪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