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地里的村长和寡妇 村长跪着添寡妇
距离县城100多公里的贫困村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全村一下子炸开了锅,村里男女老少全都跑出来打量这批客人,有人猜准是下乡推销产品的,有人准要上当受骗了;有人猜准是走亲戚的,说走亲戚看上去有点不对头,村里没有哪家请客摆酒;有人猜准是一帮看风水的,这年头谁不图个吉利。你猜我猜大家猜,猜得不可开交。你看看,就连平时不敢开口说话的老猴王这下都猜得面红脖子粗,额头上的青筋直往上蹦,老猴王打赌说,他们一定是推销产品的,如果他们不是推销产品的,我一个月不和媳妇上床睡觉。老猴王说着说着就脱下上衣,高高举过头顶,一歪一拐,不见了踪影……
客人来到老村长家,老村长开门见山告诉客人自己刚刚接到上级通知,知道是来扶贫的,知道上级关心咱们贫困村。客人和老村长嘀咕了一阵,决定东村由扶贫组长老郭带队,西村由扶贫组长小刘带队,老郭负责东村扶贫工作,小刘负责西村扶贫工作。客人在天晚时分进驻到各自对口扶贫村组,老郭和小刘连夜和村组负责人碰头开会,研究扶贫工作。
第二天,天还没亮,老村长就打开村里的老旧广播向村民报告好消息,老村长说,上级特别关心咱们贫困村,扶贫工作人员已经到达咱们东村西村,精准扶贫,村长还要求村民积极支持配合扶贫工作人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尽快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村里的广播实在太古老,老村长一边说一边拍打扩音器,声音时断时续、时有时无,连续说了好几次,总担心村民听不清楚。老村长锁上广播室,小山村静静地等待第一缕阳光。借着黎明的曙光,老村长回到家,赶快钻进了媳妇的热被窝。
天刚亮,老郭一行到东村负责人家里,就立马组织召开村民动员开会,老郭在动员会上说到扶贫的重要性,说到扶贫工作的意义,讲到如何扶贫,讲到扶贫工作计划等等。其实,这些内容都是早就准备好了的,走到哪里随时都可以讲,走到哪里讲永远不会过时。会上,老郭说得头头是道,时不时举起右手,伸出食指,在空中比划几个动作,时不时双手叉腰,身体前倾,看得出老郭很是享受演讲的快乐,累得满头大汗,老郭慢慢弯下腰,拉开油光闪闪的公文包,取出一些纸巾擦去脸上的汗珠。老郭接着说,村民接着听,村民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心花怒放。村民心里想,这下大伙儿都要发财了,心里开始盘算如何修盖新房,如何购买大电视,有的琢磨着还要给儿子娶个城里媳妇,美梦个个都会做,好像庆祝扶贫胜利一样,早就把扶贫工作忘得干干净净,抛到九霄云外。只见村民个个点头表示支持,有微笑的,有鼓掌的,有吹口哨的,有哼小曲的,还有人用树叶做成乐器制造声音,村民能想的花样都想到了,当然因为贫困,工具只能就地取材,现场手工制作。村民感觉到胜利在向他们招手,华丽转身好像就在一夜之间。
和东村扶贫工作的热闹比起来,西村明显安静了很多。小刘没有召开村民大会,只是和西村负责人一起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拉家常,察实情,听民意。每到一家,小刘都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记录聊天得到的情况,比如张三家里有几口人,经济来源靠什么,劳动力有多少,有没有小孩上学,家里养了几头猪几头牛,有没有养羊什么的,有没有饭吃,有没有饮用水等,小刘全都记在笔记本上,记在心里,小刘认为这就是一本账,这就是扶贫的一本民情账,有了这本账,扶贫才有依据,才有针对性,这叫做调查。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拳。小刘告诉西村负责人,扶贫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国家早就把扶贫摆上了议事日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吃上了香饽饽,另外一部分人还在饿肚子,这显然不是小康社会,不是和谐社会,更不是经济全面繁荣的表现。小刘说,我们要齐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实事求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當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任,所以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三思而后行,走好每一步,走稳每一步,做到大胆、心细。
东村西村在一河两岸,以河为界,村民少有往来,平时靠在破旧不堪的墙壁上晒太阳,三五成群,懒洋洋的,雨天都跑到床上睡大觉,白天两口子哪里睡得着,搂搂抱抱,亲热亲热,难怪一家都是八九个小孩。扶贫才把两岸村民连在一起,互相问问扶贫进展,家里已经得到多少好处等等。东村说东村的情况,西村说西村的情况。村民一边倒地觉得东村老郭扶贫工作做得好,刚到村子村民就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认为西村的扶贫工作不实在,小打小闹,说小刘只知道问东问西,让人感觉不到希望,没有奔头。好事的西村村民开始往老村长家跑,说小刘扶贫没有方法,要向老郭学习,还有的村民说东村的扶贫工作做到村民的心里去了,是村民真正需要的扶贫。老村长听在心里,有时点点头,有时抽上一袋烟,好事的村民不知道老村长听明白了没有。老村长听到个别村民说,西村扶贫工作开展得细致,务实,调查是实事求实的,没有走过场。老村长只顾抽烟,一袋又一袋。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