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妈的,我们怎么想不到!我们全是废物!”负责人站起来,直骂自己,吓得小刘赶快起身,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马上开工!全听你的!”负责人说。负责人安排了十多个小伙子和小刘一起上山,小刘现场指挥,开沟的开沟,筑水池的筑水池,埋管的埋管,小伙子们很是卖力,进展挺顺利。几日之后的黄昏时分,西村各家各户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哗哗地流进了村民的水缸,流进了村民干涸多年的心。老村长来了,就着晚霞,踩着山风,带上兴奋。西村通上自来水消息很快传到了东村,东村不以为然,老郭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正梦想着申请一大笔扶贫资金……
小刘告诉老村长,再过些日子,他们又要回县城。老村长问扶贫是不是结束了,小刘说,扶贫工作没有结束,这只是开始,接下来就是发展实体经济,壮大村级经济,解决村民就业……
照样,老郭在回城前召开村民大会,老郭说,东村的扶贫大有希望,正在申请资金,东村很快实现脱贫。这次回城的场面有和以前比较有点变化,细心的村民发现,跟在小刘后面的西村村民,包括负责人在内增加到二十来人,一路上和小刘有说有笑……
其实,老郭和小刘一行回县城,一方面是要汇报工作,一方面是要申请帮助,当然还要制订下一阶段扶贫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东村和西村是老郭和小刘的扶贫阵地,经过短暂歇息,扶贫攻坚战斗又要打响!
这次再回到西村,小刘第一件事就是到村民家尝尝自来水,感受一下自来水的甘甜和清爽。当然,泉水口感十分地好。村民看到小刘就竖起大拇指表扬,小刘没有时间顾及这些,只顾干自己的活,话也不多说。小刘来到老村长家,叫来西村负责人,小刘说,这次我们扶贫的重点就是办一个“西村食用菌产业生产基地”,建成以后可以安排全村300人就业,年产值可达600万元,家家上班致富,买上冰箱、彩电,娶上媳妇。
“好!我们统统支持你!”老村长猛地站起来,扔掉烟袋,一脚踩在门槛上,直起腰板对着小刘说。这回老村长、负责人没有怀疑小刘。
小刘告诉老村长和村民,现在一方面要准备一块空地动工建设厂棚,一方面要邀请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还要购买机器设备菌种等,这些需要足够资金。上面扶持的资金有限,还差些资金需要村里想点办法解决。小刘接着说,县城这么大,距离周边城市又不远,人口多,销售不成问题,暂时是缺资金。说到钱,一片沉默,静得出奇,像是凌晨三点的夜。
“有了!我有个远房亲戚做生意的,住县城,向他挪一下。”平时少有言语的二牛站起来说,精明的老村长看得出二牛有难言之隐,老村长猜出二牛怕自己嘴笨不会说话,担心远房亲戚不给挪钱。在这节骨眼上,老村长说了出来,二牛点头称“是”。小刘趁热打铁,告诉二牛这个没有关系,自己可以陪二牛去远房亲戚家,说明情况,提供担保。忙完一些事,小刘和西村负责人、二牛一起踩着夜色出发了。乡村的夜,旷野漆黑,万籁俱寂。乡村的路,十弯八拐,高低不平。小刘一心只想到挪到钱,顾不上害怕,一直朝前走……
西村解决了资金难题,剩下的厂地、劳动力、技术专家就不是问题了。二个月后,“西村食用菌产业生产基地”正式挂牌,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在小刘掌控之下正常运转。西村村民上班下班,月中发工资,有稳定收入,第一次感受到职工的生活精彩……
东村村民看到西村村民上班下班,收入稳定,开始有点坐不住了,个个都跑到老村长家,诉苦的诉苦,抱怨的抱怨,更有激动的村民指老村长鼻子大骂,骂老村长到老了还不做好事、做事不公道,不得好死,死了要打入十八层地狱,代代辈辈不得翻身……
毕竟是东村村民,骂归骂,骂后又陆续回到东村村口的破屋边,斜靠在围墙上,又懒洋洋地晒太阳,没了动静。
夜里倒也安静,只是偶尔会听到几声狗叫。天还没有亮时,全村的鸡鸣声此起彼伏,预示着新的一天到来了,而我听着这久违了的鸡鸣声,竟觉得是那么的真切,不由得想起了陶潜的一句诗“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起床不久,正准备去找王哥,忽然听到一阵女人的叫骂声,由远及近地传来。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