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时间很快过去了,距离上级规定的回城时间到了。老郭再次组织召开东村村民大会,重复了上次会议的内容,好像是录音机里的回放,村民依然激动不已,因为希望就在不远处。小刘依然和西村负责人一起调查民情,有时上山,有时入户,动作很小,让村民感觉不到扶贫工作正在井井有条地开展……
回城的时间到了,扶贫一行人在村头集中返回县城。村里人虽然贫穷,但好歹知道感恩。好几百号村民一拥而上围住老郭,舍不得老郭回去,村民说老郭是东村的希望,是东村的救星,希望老郭早点回来扶贫,只见几位少妇村花把亲手拉的鞋垫送给老郭,村头织衣大妈更是一路小跑,白得发灰的衬衣向上飘,裹不住两只下垂的冬瓜奶,露出水桶腰,拖着滚圆的屁股,一出手就把一朵红花戴在老郭的胸前,顺手摸了一把老郭挺起的胸肌,亲了老郭的脸。老郭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乐得合不拢嘴,胜似出征凯旋的将士,好在老郭聪明,转过身对一旁的小刘说,“荣誉有你的一半,这是扶贫工作组的集体荣誉,不是某一个人的荣誉。”小刘没有出声,只是礼貌地摆摆手。
他们一抵达县城,小刘就带上一大堆脏衣服快步往家里赶,一路上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头,你看,回来的时候,老郭胜似将士,自己却无人理会。小刘的心里话总是不过夜的,全部说给了老婆听,老婆毕竟没有多少文化,听着听着就进入梦乡,和周公约会去了。
第一次下乡是调查了解情况,这次下乡就要拿出方案,制订措施,开展行动。听说,扶贫一行快到村头,东村村民全跑到村口外迎接,村民一见到老郭就问寒问暖的,老郭喜笑颜开,心里想的事儿准能办成办好。迎接小刘的只有西村负责人,负责人说,村民都在太阳底下晒太阳,有的玩牌斗地主,有的打麻将,输了的人就在脸上贴一张纸条,村头二寡妇脸上就贴了二十多张纸条,看不到脸了,风一吹来,纸条随风起舞。风景无限好,只是太贫穷。
老郭和小刘进了村,老村长接待了他们。老村长反映了一些情况,东村村民对老郭扶贫思路很是满意,西村村民反映扶贫工作看不到成效,和以前一样。其实,老村长心里明白,第一次只是了解情况,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扶贫工作。真正的扶贫工作今天才开始。老郭和小刘听了老村长的话,没有太多的反映,没有反问老村长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
突然,雷电交加,暴雨如注,整个村子被雨雾笼罩,好像整个村子就要沉下去。小刘随手拿起一把伞往外面跑,一直跑到村口,傻子家四口人正在收拾晒谷场上的稻谷,小刘不加思索地加入到抢收行列。雨,一阵大过一阵,没有一点人性。好不容易才收完晒谷场上的稻谷,傻子家四口人才发现多了一个人,定眼一看原来是扶贫小刘。想来很怪的,小刘从哪里知道傻子家四口人在雨中抢收晒谷场上的稻谷?小刘自言自语,刚才来的时候发现晒谷场上晒了很多稻谷,天气突然变化,收拾肯定来不及,当然需要人帮忙收拾,多一个人,就少一些损失。小刘当然不是神仙,只是多长了一个心眼。
小刘回到老村长家,老村长和老郭谈兴正浓,茶过三巡,地上丢满了烟头烟屎。小刘没有打扰他们,独自去到一边更换刚才被大雨淋湿的衣服,顺便洗了个澡,感觉全身舒服多了……
第二天,老郭照例召开东村村民大会,宣传扶贫正策和思路,给村民足够的信心。会上,老郭拿出一张资金申请表,告诉村民这是申请资金用的,专门用于扶贫,专款专用,需要村民在申请表上签字。听说有钱,听说签名就能获得资金,村民们争先恐后签上自己的大名,会写字的村民写得工工整整,不会写字的村民就画个圈点算是签名,就这样盼着胜利的消息,时间一天一天在流逝……

玉米地里的村长和寡妇 村长跪着添寡妇
村民发现小刘和西村负责人一起上山,东看看,西看看,好像在寻找宝物一样仔细。村民议论纷纷,有人说小刘是来看风景的,有人说小刘是人二代,来西村扶贫纯粹是为了镀金,时间一到就会往上调等等。小刘不理睬这些,听到和没听到一样,照样做自己的工作。虽说村民流言多多,但负责人还是支持小刘的工作,至于负责人心里想什么、如何想,村民们都不知道。到了晚上,小刘来到负责人家,负责人泡上一壶茶,二个人边说边喝茶。小刘说,经过实地观察,发现村民每天挑水,来去二十里路,花时间,花力气,老年人吃水更是个大难题。负责人听着听着,胡子老是往上翘,脸上肌肉僵硬,挂满疑惑。负责人当然知道,他们多少代人都没有解决吃水难题,小刘能有多大能耐?小刘看出来负责人的心思,接着说,解决吃水问题不需要很多资金,只是要花些人工,我们村子里有的是人工,人工不用花钱。村子后面的半山腰有一口水,一年四季泉水长流,而且没有污染。我们在半山腰筑个水池,再顺山坡向下开挖小沟,埋上水管,装上水龙头,自来水就能到各家各户。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